首例非生殖细胞克隆牛成功


1999年6月10日,美国康州大学生物技术研究中心顾问兼动物技术部主任、领导非生殖细胞克隆牛项目研究的华人杨向中,在全世界范围内第一个取得非生殖细胞克隆牛的成功。6月24日,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邱胜云在总领馆亲切会见和宴请了杨向中,并向他转交了中国教育部国际司的贺电。他祝杨向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杨向中感谢邱胜云总领事的祝贺。他说,这个项目是他实验室的15位专家勤奋努力的结果,同时也得益于他所在的康涅狄格大学领导的积极支持。他表示将努力促进康大和美国其他大学及学术机构同中国的学术交流。

杨向中是中国旅美农学会发起人和首任主席,现任中国旅美专家教授联合会主席。

2000年1月3日,杨向中等人向新闻界宣布,他们利用体外长期培养后的公牛耳皮细胞成功克隆出了6头牛犊。这一重要成果打破了科学界认为只有利用新鲜或短暂培养的细胞才可克隆的传统观念,使大批量地克隆牛成为可能,并在利用克隆技术为基因功能定位、遗传疾病诊断与防治、组织和器官修补以及衰老和长寿研究等方面开拓了新的途径。动物转基因研究奠基人、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癌症研究中心主任托姆·瓦格纳称,这项成果无论从科学还是商业化角度看,都要比克隆多莉绵羊重要得多。1月上旬,国际胚胎学会年会在荷兰召开,来自42个国家的1000多名与会学者一致认为,这是本世纪最重要的科技成果之一。

杨向中同曾在他的实验室工作的日本科学家洼田力合作,从一头17岁的日本公牛耳朵上取出细胞,在体外培养两个月后于1998年12月克隆出4头小公牛,其中2头已满周岁。1999年2月初,他们又用培养了3个月、分裂了30代的该公牛细胞克隆出2头小公牛,如今这两头健康的小公牛已满10个月。

杨向中教授40多岁,出生在河北邯郸农村,从小喜欢动物,中学毕业回乡务农时自告奋勇为生产队养猪,是他和动物打交道的开始。高考恢复后于1977年考入北京农业大学畜牧兽医系,1983年考取教育部代培留学生赴美国康奈尔大学学习,获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1996年到康州大学主持生物技术中心工作。记者请他谈谈取得成功的原因,他非常明确地说,科学技术重在创新,我们的成功就在于思路的创新。克隆技术,原来人们都认为必须用干细胞,发展到用体细胞是创新;原来认为必须用生殖器官的细胞,我们改用其他部位的细胞又是创新。原来认为克隆用的细胞越新鲜越好,但细胞新鲜不利于实际应用,我们改为将细胞长期培养后克隆,这又是一种推进技术发展的创新。创新并非凭空而来,它需要知识的积累,我本人自1983年起一直从事动物克隆方面的研究,世界各地数百家研究室几十年来在克隆技术方面的知识积累也很重要。了解了前人的成果、现在的情况、存在的问题,才有可能开拓新的思路,向传统的观念提出挑战。首先是确定方向,然后是刻苦努力,坚持不懈。创新是无止境的,我们这次的突破同时也提出了更多新的课题,比如,为什么体细胞会比干细胞效率高,细胞长期培养后克隆反而更好,还有克隆过程中细胞基因的开放问题等等,它们又需要科学家们去努力探索,寻求新的突破,科学技术就是在创新中不断发展。

杨向中来美国多年,在海外硕果累累,但心一直向着中国,想着故乡的庄稼人。他现在每年都要回国几次,为国家的科技和农业发展出谋划策,尽自己的力量。早在康奈尔大学学习时,他就发起成立了“旅美中国农学会”,推动中美农业科技交流。他还发起成立了“中国桥”基金会,在当地募集资金,帮助旅美中国学者回国进行学术交流,几年来,已有200多位中国学者在“中国桥”的资助下到国内服务。他说中国人聪明,能干,又能吃苦,完全可以在科学技术领域作出更大的贡献。就动物技术来说,国内的人才很多,水平很高。需要注意的是对外要加强国际交流,将国内的研究项目融入国际社会,吸取国际最新的技术和信息。对内要加强合作,科研既有竞争,又有合作,合作才能发挥各方的优势,取得更好的成果。


扩展阅读——杨向中简介

  男,1959年生,美籍华人,著名动物胚胎工程科学家,美国康奈尔大学动物生物技术研究中心顾问,动物生物技术研究中心主任。1999年6月10日,由他主持的研究小组用耳皮细胞成功培育出世界首例非生殖器官的成年细胞克隆动物——小母牛“艾米”,这一成果震惊了世界科学界。

  本报讯(记者邱瑞贤实习生胡亚平通讯员易钢)全世界首次大批量培育的2000头性控“试管婴儿”胚胎牛将于明年9月在中国诞生。

  昨日,以一头名为“艾米”的克隆牛实现用与雌性生殖系统无关的细胞克隆技术而闻名于世的华裔科学家杨向中来到华南农业大学为该校动科院学生作学术报告。他在接受记者专访时透露,这次试验如果获得成功,将会在国内大力推广,使我国奶牛年产奶量显著提高。

  据悉,性控“试管婴儿”胚胎牛是指通过试管婴儿技术分离种公牛精子中的X染色体,培育出雌性奶牛胚胎,再移植到普通奶牛身上,这样奶牛产下的小牛就全部为可以产奶的母牛。杨向中教授告诉记者,性控技术就是通过分离精子中的染色体控制物种的性别,就奶牛行业而言,因为只有母牛才能产奶,所以性控技术能够大大提高奶牛的产奶量。

  据杨向中透露,这次试验属中美双方合作,由美国方面提供技术,杨向中亲自担任技术指导,已于今年11月份在新疆和山东两地开始进行。试验共培育了2000个试管胚胎。杨教授表示,如果这2000头胚胎牛到明年出世时能够成活600~700头,说明试验是基本成功的,那么就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这一项新技术。

  一般而言,目前美国奶牛的日产奶量是中国的3倍,而中国人均饮奶量仅仅是每人每年8公斤,美国人均饮奶量则为每人每年300多公斤,两个数据都有较大差距。为此杨向中已专门向有关国家领导人建议推广这项技术,提高中国奶牛的产奶量,解决中国老人、儿童的喝奶问题。杨教授说,如果试验成功,将会以每年数万头的速度在国内推广该技术,到时候还将培养一批从事这一技术的科研人员。

  杨向中:“我坚决反对克隆人!”

  杨向中是当今世界科学界一个掷地有声的名字———这位年仅44岁的华裔科学家,1999年用一头克隆牛“艾米”实现用与雌性生殖系统无关的细胞克隆技术,从而创下了20世纪最重要的科技成果之一。昨日傍晚,这位神奇的著名科学家在华南农业大学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但他和其他著名华裔科学家不同———他是中国“文革”后恢复高考的第一批大学生,他当过赤脚医生,他在出国做研究前接受的完全是国内的教育,用他的话来说,他和我们的距离“特别近”。

  而且,他还是一位癌症病人———早在1997年,杨向中就患上了腮腺癌,而且目前癌细胞已经转移到了肺部,他那带点扭曲的面容清晰地昭示着他的病情。杨向中并不讳言自己的生命周期不长,他把那头“艾米”牛的照片和自己的儿子照片一起放在了办公室里,因为这都是他生命中的结晶。

  记者:您怎么看待最近吵得沸沸扬扬的“克隆人”研究?

  杨向中:我个人是非常反对克隆人的,即使不考虑伦理学上的原因,这从科学研究方面也没有任何值得探究的意义。科学的目的在于探索生命的奥秘,从这个角度而言,克隆羊多利的诞生就已经可以证明分化是可以逆转的,人可以通过一个皮肤细胞培养出一个胚胎。既然动物试验已经证明,人类克隆的原理其实是一样的,所以从科学研究的角度而言再克隆人就没有意义了。

  记者:但是您主张开展人的治疗性克隆研究,两者有什么区别?

  杨向中:从技术上而言,两者是相同的,我主张研究人的克隆,但坚决反对克隆人。这就像研究核能和生产原子弹的区别一样,不能为了怕有人生产原子弹就禁止对核能的研究,因为核能并非只能制造原子弹,它还能发电,做很多东西。对人的治疗性克隆也是这样,它可使器官再生,为人类目前很多的不治之症带来转机。

上一篇: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红胡子腓特烈一世逝世

下一篇: 国民党元老廖承志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