奕匡归京办理和八国联军议和事宜
先行到京与列强议和的奕匡
1900年9月3日,奕匡在英、日军队护送下到达北京。
4日,奕匡会见赫德,“一俟全权大臣李鸿章来京,即可订期开议”,奕匡请赫德“转告各兵官,先行开放各城门,俾四乡粮食蔬菜照常入城,以维生计;并戒各国军队强占民房、抢掠奸淫,以保人格”。赫德允诺。
5日,赫德致函西班牙公使葛络干,通知奕匡将分别会晤各国公使,并建议:“第一次访问时最好不谈公事或者提出要求,以使庆亲王安心。”
6日,奕匡偕同总理衙门大臣那桐,在赫德陪同下,分别拜会俄、英、美、日、法、意、比、西班牙各国公使。会见时,奕匡“备述此次拳教相仇,致使各国动兵,并婉谢各国洋兵保护宗社臣民盛意”。但各公使于议和一事,均表示“尚未奉到本国国家训条,无从议办”,但皆要求清政府对义和团“自行实力剿办,勿再贻误”。各国还要挟四条:(1)下诏罪己;(2)清君侧;(3)索赔款,俟祸首赔款如约后,方能将大内、仓库、公署退出;(4)京师地面现暂归各国,中国无从参预。
7日,清廷命奕匡抓紧议和,“事宜从速,夜长则梦多,不可一误再误”。当日,各国公使回拜奕匡。俄公使格尔思会见时,称“东三省并未停战,于和局大有妨碍”,要求电三省将军“先行停战”,俄始不“再行开战”。奕匡立即照办。
扩展阅读——八国联军
八国联军是指1900年(清光绪26年)英、法、德、美、日、俄、意、奥,为阻止义和团对北京使馆区的围攻而派遣的联合远征军;开始时总人数约3万人,后来增至约5万人[注 1]。八国联军的行动,直接造成义和团的消灭,以及京津一带清军的溃败,迫使慈禧太后挟光绪帝逃往陕西西安;最终清廷与包含派兵八国在内的十一国签订《辛丑条约》,付出庞大的赔款,并丧失多项主权。影响所及,清帝国内部及东亚之权力平衡,亦受重大冲击,间接导致清廷进一步衰落、日俄冲突等变化。
战争起因
义和团原为山东省一些学习神打的拳民组织,起初为山东巡抚毓贤利用来抗衡教会、威吓教民脱离基督教会;后在各国压力下,清廷改派袁世凯入鲁取缔,义和团乃转移至顺天府、涿州等地,京师亦渐有拳民活动。
1898年,光绪帝任用康有为、梁启超等推行变法,因守旧派及后党亲贵借慈禧太后之力反扑,发动戊戌政变而失败;列强多同情变法维新派,而日本、英国甚至协助康、梁等维新之士逃离中国。事后,太后软禁皇帝于中南海瀛台,甚而欲废帝改立,又遭各国强烈反对而不敢付诸行动,因而怀恨在心。加之甲午战败后,列强纷在清国强租港湾、划分势力范围,慈禧太后的仇外情绪日渐增长。
慈禧太后信任闭塞愚昧的守旧大臣,欲借助义和团之力排外;她派军机大臣刚毅往涿州视察。[来源请求]刚毅回奏称:“天降义和团,以灭洋人”。在部分朝廷亲贵支持下,义和团开始以“扶清灭洋”为口号,大举进京勤王,到处杀害外国人及教徒,烧教堂、拆电线、毁铁路,并攻进天津租界。各国公使要求清廷取缔义和团,但未获回应。
1900年5月31日,北京东交民巷各国使馆要求加强保护。英、俄、法、美、意、日六国从天津派水兵及海军陆战队349人登岸,乘火车于当晚抵北京。6月3日,德、奥派兵83人抵北京。
6月10日,北京使馆对外通讯断绝。各国驻天津领事及海军将领召开会议后,决定组成联军,由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于次日乘火车前往北京。北京东交民巷各使馆筑起防御工事,由英国全权公使窦纳乐负责指挥抵抗。使馆区内被围者约三千人,当中二千人为寻求保护之华人,外国男性400人,女性147人,儿童76人。保护使馆的包括409名外国水兵及陆战队员,配备三支机关枪及四门小火炮。使馆内有足够水井及粮食。英使馆内更有小马150匹可供食用。
6月11日,日本驻清使馆书记杉山彬被刚调入京的清兵甘军所杀,开腹剖心。西摩尔率领之联军二千余人,从大沽出发,经天津向北京推进。义和团民拆毁天津到北京的铁路,又设下埋伏,在廊坊和杨村之间包围联军。数千团民及二千名清军(聂士成指挥之武卫前军)在廊坊袭击联军,联军死伤近四百人,只得就地防守。
6月14日,德国驻华公使克林德率士兵出外寻衅,见义和拳民即毫不迟疑下令开枪,打死约20人。
6月15日,军机处一度传旨,令在任两广总督的李鸿章,以及山东巡抚袁世凯速入京;两人均未赴召。
6月16日,天津租界之对外电报中断。各国海军将领会议,决定占领大沽口炮台。同日,慈禧召开御前会议后,发出解散义和团民的上谕。
6月17日,大沽炮台陷落。此时,慈禧太后收到一则假造情报,其中表示洋人出兵是为了逼她归政光绪帝;于是太后态度一百八十度转变,命载勋任步军统领,会刚毅、载漪、载濂、载澜等亲贵统领义和团。
6月20日,德使克林德代表各国前往总理衙门要求保护,途中被清军神机营军官恩海伏击杀死,酿成开战的导火线。21日,清廷以光绪帝的名义,向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俄国、奥匈帝国、西班牙、比利时、荷兰等十一国同时宣战[注 2];同时,还以银两悬赏捕杀洋人:“杀一洋人赏五十两、洋妇四十两、洋孩三十两”。义和团及官军(主要为荣禄手下之甘军)开始围攻使馆区。
战争过程
联军组成
总司令
第一任:英国海军中将爱德华·霍巴特·西摩尔
第二任:德国陆军元帅阿尔弗雷德·冯·瓦德西
各国军队指挥官
英军:
远征队:爱德华·霍巴特·西摩尔、阿尔弗雷德·盖斯利
公使馆:窦纳乐
德军:阿尔弗雷德·冯·瓦德西
法军:少将弗雷 (Henri Nicolas Frey)
日军:福岛安正
俄军:
满州地区:亚历克塞·库罗帕特金
远征队:叶夫根尼·伊万诺维奇·阿列克塞耶夫、尼可拉·连纳维奇
美军:阿德纳·查菲、艾默森·里斯肯
意军:
奥军:约格·约翰尼斯·冯·特哈普
各国兵力
日军有20,840人、俄军13,150人、英军12,020人、法军3,420人,美军3,420人、德军900人,奥军300人,意军80人。
国家 | 战舰(艘) | 海军陆战队(人) | 陆军(人) | 备注 |
---|---|---|---|---|
日本 | 18 | 540 | 20,300 | |
俄国 | 10 | 750 | 12,400 | |
英国 | 8 | 2,020 | 10,000 | 大部分为印度人,英国殖民地也有派遣军队,澳大利亚派遣海军 |
法国 | 5 | 390 | 3,130 | 派遣自印度支那 |
美国 | 2 | 295 | 3,125 | 派遣自菲律宾 |
德国 | 5 | 600 | 300 | |
奥匈帝国 | 4 | 295 | ||
意大利 | 2 | 80 | 最初由战舰上的水手组成,后派遣自意大利本土 | |
总计 | 54 | 4970 | 49255 |
联军登陆
6月23日,联军自大沽登陆,解西摩尔之围。
6月25日,清廷当权派载漪、载勋、载濂、载滢等率拳民六十多人奔瀛台欲弑光绪帝,为慈禧太后所阻而未果。慈禧太后谕荣禄停攻使馆,并送蔬果食物等往使馆慰问。
6月27日,一支由300多清国流民组成的雇佣军代表英军对清作战的威海卫中国军团以英军第一军团的名义攻占了北洋军的军火库,并在7月9日攻占了海关署的军火库;7月13、14二日与联军会合占领了天津城,随后又直扑北京,随联军参加了解救公使馆区的一系列战斗。
6月28日,清军复攻使馆。
7月9日,聂士成于天津城南战死。14日,联军占领天津;
7月15日,俄军于黑龙江海兰泡越境,悉数屠杀清民六千多人。
7月26日,慈禧太后以李秉衡掌京郊武卫军,防守京畿。
7月28日,主和的大臣许景澄及袁昶被处死。
8月2日,联军集兵二万自天津沿运河两岸进发;4日进逼北京,尽管当时京津之间的清军及拳民合计有15万之多,但联军沿途并未遭遇强力抵抗。不过时值仲夏,气候炎热潮湿,加上沿途浓密的玉米地形成天然屏障,为联军进军增添了困难。
8月11日,清廷处死主和的大臣联元、立山及徐用仪。李秉衡于通州自杀。
8月14日凌晨,联军来到北京城外,发起总攻击——俄军攻东直门,日军攻朝阳门,美军攻东便门。俄军与日军面对的城墙较高,且遭遇的抵抗较强,各自阵亡了约100人;而美军进攻的东便门城墙较低,且离清军火力较远。上午11时,美军使用云梯,让第九步兵队带着星条旗爬上城墙,成为最先攻入外城的部队;美军虽入外城,但被清军的炮火压制,难以继续前进。英军中午始达北京,攻广渠门,至下午2时许攻入。晚上9时,俄、日军分由东直、朝阳二门突入。15日,联军逐步攻占北京城各门,与清军在城内展开巷战;至当晚,联军已基本占领全城;慈禧太后、光绪帝和亲贵大臣仓皇离京,珍妃遭投井溺毙。慈禧太后等人先逃至怀来县,又辗转逃亡至大同、太原,最后来到西安;在西安,太后以皇帝名 义下罪己诏,召庆亲王奕劻和两广总督李鸿章与联军议和。
9月,德国陆军元帅瓦德西伯爵被推为联军总司令来华。德军在北京陷落之后两个月才到达清国。德皇威廉二世7月2日发布的命令:“你们知道,你们面对一个狡猾的、勇敢的、武备良好的和残忍的敌人。假如你们遇到他,记住:不要同情他,不要接收战俘。你们要勇敢地作战,让中国人在一千年后还不敢窥视德国人。”四处掳掠,而备受批评。威廉二世的这段讲话是对5世纪匈奴入侵欧洲的回忆。后来这段话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英国人借用来贬损他们的德国敌人。
此后联军陆续增兵至十万,由京津出兵,分攻山海关、保定、正定等地,甚至进入山西境内。同时,俄国单独调集步兵、骑兵十七万,分六路进占南满洲。
1900年11月28日,八国联军在北京城
战争罪行
义和团拳民和董福祥的甘军六月进入北京城之后,至八月被赶走之前,大肆抢劫、强奸、纵火。董福祥在8月14日逃走之前,还纵容甘军抢掠。
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德军、俄军、法军亦有滥杀、强奸、抢劫、烧毁等非人道暴行。
战后发展
占领京津
- 天津都统衙门
八国联军占领天津后成立临时军政府,管理天津。有关史料见《八国联军占领实录(天津临时政府会议纪要上下)》。
八国 | 占领部分 | |
---|---|---|
北京外城 | ||
德国 | 西北区 | |
美国 | 西南区 | |
英国 | 东南区 | |
北京内城 | ||
日本 | 东城及西城的北部 | |
俄国 | 东城的南部 | |
德国 | 东城的南部 | |
英国 | 西城的南部 | |
法国 | 西城的中部 | |
意大利 | 东西城各占一块 | |
不包括“紫禁城”的皇城 | ||
英国、日本、德国 | 皇城东部 | |
美国、意大利、法国、俄国 | 皇城西部 |
和谈缔约
签订辛丑和约
影响
八国联军之后,慈禧太后为挽回人心,开始推动庚子后新政
注释
注1: 数字统计不一。按唐德刚《晚清七十年》,8月中从天津进至北京的部队其实只有七国(当中两国只为象征式的掌旗兵)约一万六千人,分别为:日军八千人,俄军四千八百人,英军(主要为锡克兵,及少数威海卫华人兵)三千人,美军二千一百人,法军八百人,奥国五十人,意国五十三人。
注2: 实际上皇室只曾向清室臣下下达“宣战诏书”,而该诏书却未曾按现代外交惯例,交予各国使节。
上一篇: 八国联军四出伐剿捕杀京郊义和团员
下一篇: 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