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世: 郑和逝世


郑和(1371年-1433年),原姓马名和,小名三宝,又作三保,云南昆阳(今晋宁昆阳街道)宝山乡知代村人。中国明代航海家、外交家、宦官。是大明国奉佛信官。

明朝廷及外交政治背景

因为郑和的所有背景(有战功的波斯裔的三宝太监)和主导明朝政治的士大夫圈子格格不入,因此郑和首度下西洋之所以能成功,是由于朝庭内和儒家价值对立的派系成功合作的成果,这些派系包括:

  1. 商人游说团体,希望明朝海军力量为印度洋中国人经商提供支撑;

  2. 支持帝国主义游说团体,希望恢复元朝的帝国侵略扩张,这和儒家以德服人的价值对立;

  3. 佛教游说团体,希望政府经费投入其他计划,而非落入反宗教或士大夫。

成就明成祖的海上大业

在外交及军事方面,郑和下西洋的功迹包括推翻斯里兰卡王朝及苏门答腊君主、惩治了海盗并扶植麻六甲,由一个小渔村将其变成一强大国际货品转运站。

[NHK纪录片]伟大的旅人郑和第一部:命运的远航

[NHK纪录片]伟大的旅人郑和第二部:未完成的梦想


生平


15世纪初,朝鲜所制的《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图》亚洲地图,显示郑和时代的明朝及其藩属国世界观。

郑和是回族人,其波斯名为حاجی محمود شمس الدين‎(Hajji Mahmud Shamsuddin),六世先祖赛典赤·赡思丁是元朝初期来自中亚的色目贵族,是布哈拉国王穆罕默德的后裔,曾任云南行省平章,后追封为咸阳王。曾祖父伯颜在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任中书平章,曾祖母马氏。祖父哈只米的纳,祖母温氏。父亲原名米里金,汉名马哈只(马姓是汉化的阿拉伯语“穆罕默德”),袭封滇阳候,母温氏。族人自称咸阳世家。

郑和出生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是马哈只第二子,郑和有姐妹四人。洪武十三年(1381年)冬,明朝军队进攻云南,马和仅十岁,被明军副统帅蓝玉掠走至南京,接受了宫刑而成为宦官之后,服侍燕王朱棣。永乐元年(1403年),国师姚道衍收马和为菩萨戒弟子,法名福吉祥。

在靖难之变中,马和在河北郑州(今河北任丘北,非河南郑州,另一说为“燕京郑村坝”,今日北京东坝村)为燕王朱棣立下战功。永乐二年(1404年),明成祖朱棣在南京御书“郑”字赐马和郑姓,以纪念战功,史称“郑和”。并升任为内官监太监,官至四品,地位仅次于司礼监。郑和有智略,知兵习战,明成祖对郑和十分信赖。宣德六年(1431年),钦封郑和为三宝太监。

根据明代御用相士中书舍人袁忠彻记述:“郑和身长九尺,腰大十围,四岳峻而鼻小,眉目分明,耳白过面,齿如编贝,行如虎步,声音洪亮。”下西洋前夕,明成祖有意选派郑和领兵出洋,曾征询袁忠彻,袁回答:“三保姿貌、才智,内侍中无与比者,臣察其气色,诚可任。”“遂令统督以往,所至威服。”

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郑和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去世,赐葬南京牛首山。

郑和收纳长兄马文铭之长子为养子,名郑文铭,字恩来,世袭锦衣卫千户,居南京三山街(今马府街)马府。清朝太平天国时期,马府毁于战火,室家荡然无存。郑和后裔至今已传至第21代。

信仰

郑和是回族人,但同时信仰佛教,明史专家吴晗先生指出,由于南洋的许多国家,伊斯兰教和佛教为主要信仰,明朝政府选派回教徒“可以减少隔阂,办好事”,而当时下西洋的随行人员中信奉伊斯兰教信徒有马欢、郭崇礼、西安羊市大清真寺掌教哈三、泉州蒲寿庚后裔蒲日和和泉州清净寺伊玛目(教长)夏不鲁罕丁的次孙夏文南等。做为外交官,郑和对其他宗教采包容和尊重的手法。

伊斯兰教

郑和出身于伊斯兰教世家,祖父和父亲都是虔诚的穆斯林朝圣者,曾到麦加朝圣。郑和曾在泉州灵山回教先贤墓行香,到泉州南安九日山清真寺祈祷。永乐十一年(1413年),郑和重修西安清真寺。

佛教

郑和是道衍和尚菩萨戒弟子,自称:“大明国奉佛信官内官太监郑和,法名速南咤释,即福吉祥。”“大明国奉佛信官内官太监郑和,法名福吉祥。谨发诚心施财命功,印造大藏尊经一藏,计六百三十五函,喜舍于云南五华寺,永远长生供养。”下西洋途中,郑和每逢佛教国家就向寺院布施财物。

道教

由于水手多半信仰道教与中国民间信仰,尤其对海神妈祖特别虔诚。流风所及,郑和时常捐献银钱予妈祖庙,并且增修殿宇。

自身角色认定 

郑和自身角色认定,有世界史学者认为,是结合了帝国扩张、贸易促进及知识拓展,如其死前一年1432年所立的石碑题文,除了有扩张宣称“皇明混一海宇,超三代而轶汉唐,际天极地,罔不臣妾。”亦有对商人和地理学家的敬重语:“其西域之西,迤北之国,固远矣,而程途可计。”


事迹

郑和航海生涯,始于永乐元年,先是出使暹罗,永乐二年出使日本,年底会朝复命。跟着是奉敕七下西洋。前后共出洋九次。

郑和舰队下西洋的路线

郑和出使暹罗国

永乐元年(1402年),太监郑和等奉差出使暹罗国。经广州大星洋,忽遇风涛,郑和祈天妃保祐,风平浪静。出使过程中郑和船队舟师沿途累次校正针路,牵星图样,海岛水势山形,画成图样。郑和归来后,奉命整理天妃庙。

郑和出使日本国

1402年明成祖派遣使臣分赴四方。永乐元年(1403年)琉球、日本、暹罗各国使节到中国朝贡,建立了宗藩与册封关系。

永乐二年(1404年)倭寇骚乱直隶、浙江,明成祖派遣中官郑和往日本,奉敕讨贼,由宁波附近的桃花渡出海。1405年日本王源道义遣使,献上在壹歧,对马等岛所俘获的倭寇;乃命来使按其本国法处置,令一人生火,将倭寇上蒸笼蒸杀。明成祖嘉奖源道义勤诚,遣鸿庐寺少卿潘赐,内官王进等赍玺书冕服,赐日本王,令十年一贡。

郑和统督水师10万到达日本,向室町幕府第三任将军足利义满宣旨:“使其自行剿寇,治以本国之法”。足利义满同时受明朝封赏,并派遣使节献上抓获的倭寇,与明朝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双方签订了《勘合贸易条约》,日本以属国的名义对明朝进行朝贡贸易。明朝赐足利义满“日本国王”金印一枚,足利义满回书自称“日本国王,臣源义满”。

有人对“郑和出使日本”的真实性存疑,尤其是“水师10万到日本”的说法。

郑和下西洋


《郑和航海图》(原名《自宝船厂开船从龙江关出水直抵外国诸番图》)第一页

1405年7月11日(明永乐三年)明成祖命郑和率领庞大的二百四十多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名船员组成的船队远航,访问了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中国同东南亚、东非的相互了解。每次都由苏州刘家港出发,一直到1433年(明宣德8年),他一共远航了有七次之多。最后一次,宣德八年四月回程到古里时,在船上因病过世。民间故事《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将他的旅行探险称之为三宝太监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中所做的海外政治干预中,以长远影响来看,最重要的是操纵麻六甲海峡(往来中国及海洋贸易的要道),选择扶植强盗头子拜里迷苏剌,于1409年郑和授与其国玺及皇袍。拜里迷苏剌曾亲自往中国朝贡,使其在麻六甲沼泽地的据点成为日渐富庶繁荣的商业中心。

郑和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马六甲、彭亨、真腊、古里、暹罗、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非洲东岸,红海、麦加,并有可能到过澳大利亚。据记载,郑和的船队曾到达非洲东岸赤道以南的麻林地、慢八撒以及拉穆等地。


第一次下西洋

永乐三年六月十五(1405年7月11日)奉诏出使西洋。同年冬,从南京龙江港启航,经太仓出海,永乐五年九月初二(1407年10月2日)回国。第一次下西洋人数据载有27800人。

第二次下西洋

永乐五年九月十三日(1407年10月13日)出发,到达文莱、泰国、柬埔寨、印度等地,在锡兰山迎请佛牙,随船带回,永乐七年夏(1409年)回国。第二次下西洋人数据载有27000人。

第三次下西洋

永乐七年九月(1409年10月)太监郑和、王景弘、候显等统率官兵二万七千余人,驾宝舟四十八号出使西洋。九月从太仓刘家港启航,费信、马欢等人会同前往,到达越南、马来西亚、印度等地,回国途中访锡兰山,永乐九年六月十六(1411年7月6日)回国。

第四次下西洋

永乐十一年十一月(1413年11月)出发,随行有通译马欢,绕过阿拉伯半岛,首次航行东非麻林地,永乐十三年七月初八(1415年8月12日)回国。同年11月,麻林迪特使来中国进献“麒麟”(即长颈鹿)。第四次下西洋人数据载有27670人。

第五次下西洋

永乐十五年五月(1417年6月)出发,随行有僧人慧信,途经泉州,到占城、爪哇,最远到达东非木骨都束、卜喇哇、麻林等国家,永乐十七年七月十七(1419年8月8日)回国。

第六次下西洋

永乐十九年正月三十日(1421年3月3日)出发,往榜葛剌(孟加拉),史载“于镇东洋中,官舟遭大风,掀翻欲溺,舟中喧泣,急叩神求佑,言未毕,……风恬浪静”,中道返回,永乐二十年八月十八(1422年9月2日)回国。永乐二十二年,明成祖去世,仁宗朱高炽即位,因经济空虚,下令停止下西洋的行动。

第七次下西洋

宣德五年闰十二月初六(1431年1月)从龙江关(今南京下关)启航,开始返航后,郑和因劳累过度于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初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去世,遗体埋葬于古里,船队由太监王景弘率领返航,宣德八年七月初六(1433年7月22日)返回南京。第七次下西洋人数据载有27550人。


督修南京皇宫寺庙殿宇

  • 永乐十年,郑和任南京监工官,奉帝命重建南京大报恩寺。

  • 朱瞻基继承帝位,有意将国都从北京迁回南京,于1425年敕令南京守备太监郑和修理南京宫殿。宣德元年(1426年),南京守备太监郑和等上奏,“天地坛,大祀门并门廊、斋宫、山川坛殿廊、厨房库,已经朽坏,请加修理”。帝谕:“祀神国之大事,真寺宇皆当完固,况山川坛郊坛尤重。令其南京工部发匠修理。大祀诸殿,当用香楠等大材,请取四川湖广采者用之”。

  • 宣德三年(1428年),帝敕郑和等,命南京大报恩寺务“俱限今年八月以里,都要完成,迟误了时,那监工的都不饶”。南京大保恩寺有金刚殿、左右碑亭、天王殿、佛殿、观音殿、法堂、祖师堂、伽兰殿、藏经殿、轮藏殿、禅堂、三藏殿和九层阿育王塔等建筑。建成后帝敕太监尚义、郑和、王景弘、唐观、罗智等:“南京大报恩寺完成了,启建告成大斋七昼夜,燃点长明灯。”

遗迹

南京天妃宫

南京天妃宫在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回到南京后建造,有近600年历史。1937年日军占领南京,南京天妃宫全部建筑被毁,荡然无存。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南京市在2004年7月开始重建天妃宫,2005年5月3日,天妃宫落成,5月4日对外开放。

郑和墓

牛首山郑和墓


郑和父马哈只墓志铭

马哈只之墓虽早已有之,但在永乐九年,郑和奉命重修父坟,由李志刚撰写新墓志铭。现马哈只墓及墓碑保存于云南省晋宁县昆阳街道郑和公园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郑和北京故居

郑和北京故居在今德胜门内大街路西三不老胡同。

郑和南京故居
南京长白街上的郑和公园,原太平公园

郑和收长兄之长子为嫡后,迁居南京三山街一所大宅,为记念先祖,名之为“马府”;马府原有房屋72间,但在太平天国战争中被夷为平地。1983年考古学家在南京太平公园(旧称马家花园)出土郑和府第遗物,有龙泉窑瓷器、宜兴紫砂、景德镇青花等。

太仓天妃宫“通番事迹碑”

“娄东刘家港天妃宫石刻通番事迹”碑或“天妃宫石刻通番事迹记”碑,简称“通番事迹”碑,由郑和、王景弘等人于明宣德六年(1413年)撰镌,立于江苏太仓浏河天妃行宫的墙壁中。后来湮没,下落不明。现已重建。

长乐天妃宫与“天妃灵应之记碑”

为了祈求和感谢天妃妈祖的保佑,郑和、王景弘等人于第七次下西洋之际在福建长乐南山重修了天妃宫,并立下了“天妃灵应之记”碑。

泉州天妃宫
泉州郑和行香碑
湄州天妃宫
郑和铜钟

福建南平市文化馆收藏一口郑和在明宣德六年(1431年)祈保下西洋往返平安双龙纹铜钟,上有铭文:“永远长生供养,祈保西洋往回平安,吉祥如意者。大明宣德六年岁次辛亥仲夏吉日,太监郑和,王景弘同官军人等,发心铸造铜钟一口”。。

斯里兰卡郑和碑

斯里兰卡郑和碑用中文、泰米尔文和波斯文三种文字写成,于1911年发现于斯里兰卡南部海港城市加勒,现保存于斯里兰卡国家博物馆。

南京杨庆墓
大明故都知监太监杨公墓志铭

2005年10月,在南京江宁区韩府山东麓发掘出郑和副手杨庆墓。

南京洪保墓
大明都知监太监洪公寿藏铭

南京祖堂山发现郑和副使明都知监太监洪保墓。


纪念事物


马六甲三宝庙

郑和寺庙

海内外有多处郑和寺庙

  1. 福建龙海县鸿渐村二保庙

  2. 广东南澳岛三宝公庙

  3. 台湾云林县北港镇候天府庙

  4. 印尼三宝垄三保庙

  5. 印尼泗水三保庙

  6. 印尼泗水郑和清真寺

  7. 印尼雅加达三保厨师庙

  8. 马来西亚马六甲宝山亭三保庙

  9. 马来西亚登家楼诺来村三保公庙

  10. 马来西亚沙捞越古晋三保公庙

  11. 泰国阿瑜陀耶府三保公庙

  12. 柬埔寨磅湛市东古城三保公庙

中国航海节

民国四十四年(1955年)因自由中国号的创举,航海各界提议将郑和下西洋之日,即国历7月11日,政府明令7月11日订为中华民国之“航海节”。

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自2005年起,每年的7月11日被定为中国的航海节,并规定全国所有船舶鸣笛挂彩旗,系取郑和首次下西洋之日期1405年7月11日。


郑和号

  • 1941年美国军舰USS Cheng Ho (IX-52) 为一艘戎克船。

  • 198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以郑和号命名一艘训练舰。

  • 1994年中华民国海军以郑和号命名一艘仿美国'Perry'级所建造的成功级巡防舰。

  • 2005年美国波音公司将首次环球飞行的波音777-200LR以郑和号命名,这架飞机现由巴基斯坦国际航空拥有。

郑和楼

中华民国海军军官学校- 郑和楼&海军军官学校校歌歌词“二郑皇皇”即纪念郑和与郑成功

南京郑和纪念馆

郑和公园

  • 南京郑和公园郑和纪念馆: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区太平巷35号,原是郑和任南京守备时其府邸内的私家花园,园内有全国最早的郑和纪念馆、郑和研究会,现在建成一个开放式的郑和文化主题市民广场。

  • 昆阳郑和公园:位于云南省昆明市滇池南端昆阳镇月山上,距昆明60公里。原名月山公园,因昆阳是郑和出生故里,其父马哈只墓又在月山上,故于1979年改为今名。约250余亩的林园中,种有松林,柏林和其他果林。现公园内立有“明三保太监郑和故里”碑,并在碑附近发现民房建筑遗迹。

  • 长乐郑和公园:位于福建长乐市区中心的南山,公园原名“南山公园”,始建于北宋元佑三年(1088年)。公园历经宋元明数代营建,特别是明代郑和七下西洋待港候风期间,全面整建,亭、台、楼、阁、塔、寺等建筑众多,成为佛、道教者朝拜圣地。园内的三峰塔为中国名塔之一,是郑和下西洋船队出入太平港的航标塔。明永乐十年(1412年)郑和第四次出使西洋前在太平港候风时,为酬谢“海神天妃保佑”,奏请明成祖恩准在长乐南山塔东面的三峰塔寺旁,建造一座雄伟壮观的“天妃宫”,为船队官员祈报和谢神之处。1985年为纪念郑和下西洋开航580周年,政府拨款在“天妃宫”和“三峰塔寺”旧址上兴建郑和史迹陈列馆。南山公园亦改为“郑和公园”。馆藏珍贵文物《天妃灵应之记》碑(俗称郑和碑),系明宣德六年(1431年)冬,郑和第七次出使西洋前在长乐候风时亲自撰文镌立的石碑。

  • 马六甲郑和文物纪念廊

  • 宝船遗址公园:座落于600年前的龙江宝船厂遗址之上的宝船遗址公园是南京市为郑和下西洋600年纪念而投资开发的一座融旅游、纪念、展览、休闲为一体的大型遗址性公园。总投资6亿元人民币。2005年7月一期工程建成开放。

电视纪录片《1405郑和下西洋》

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中央电视台、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活动筹备领导小组、江苏广播电视台联合制作一部电视纪录片:《1405:郑和下西洋》。

大型电视剧《郑和下西洋》

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中央电视台及长乐市委、等单位联合出品59集大型电视剧《郑和下西洋》。主演:罗嘉良、唐国强、杜雨露、于小慧。


书籍

  • 2005年,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北京海洋出版社出版1905年至2005年的《郑和下西洋研究文选》,有温家宝总理题词,以梁启超1905年在《新民丛报》发表的《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开始,共108篇论文。

  • 同年北京海洋出版社出版据多种明代手钞本校注的马欢著(万明校注)《瀛涯胜览》校注,另外,晨光出版社把30年代李士厚抄本之郑和家谱校注出版成书《影印原本郑和家谱校注》(原谱与抄本已散佚,此为当年晒制图纸的影印本经整理影印)。

  • 《郑和下西洋资料汇编》(增编本)(上、中、下) 郑鹤声,郑一钧 编 北京海洋出版社出版 2005 ISBN 7-5027-6376-7

郑和群礁

为了纪念航海家郑和,南沙群岛中有一群礁名为郑和群礁。

后世供奉

东南亚一带的华人相信,郑和将军是所有华人的骄傲,也有人把他当成神来膜拜。他们认为郑和很了不起,而且拥有超自然的神力,如同神祇一般。更有人当郑和是“财神爷”,有些旅行团的导游特地安排旅客们去亲手摸摸他的雕像,以招来财运。。

马来西亚人为了记念郑和,曾以马来文写作长篇小说《郑和传》十五册及《三保大人传》三册。

文化影响

在弗诺·文奇的小说天渊中,贸易者组织被命名为郑和。

上一篇: 英国杰出生物学家、达尔文主义主要支持者赫胥黎逝世

下一篇: 北宋末代皇帝赵桓驾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