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德议院正式批准国家条约
1990年6月22日民主德国人民议院和联邦德国联邦议院分别以压倒多数,正式批准了1990年5月双方政府签订的关于两个德国建立经济、货币和社会联盟的国家条约。这一条约将从7月1日起实施。舆论界认为,随着这一步骤,德国统一的大门正式开启。
在22日民德人民议院的会议上,执政党认为,这一条约提供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机会,铺平了统一的道路,但民主社会主义党和联盟90——绿党反对这一条约。最后人民议院以压倒多数批准该条约。
同一天在波恩,科尔总理在联邦议院的会议上表示,西方要继续向东方开放。他希望在即将召开的欧共体和西方工业国首脑会议上讨论向苏联东欧提供更多经济技术援助。绿克和部分社民党议员表示反对这项条约。
此外,民主德国人民议院和联邦德国联邦议院21日分别以压倒多数通过了一项关于保证波兰西部对德边界不会更改的联合决议。
决议重申,统一后的德国与波兰之间将通过一个国际法条约来最终确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波茨坦协议划定的波兰西部的对德边界走向。
观察家认为,两德议会通过这项决议,是为了减轻波兰对统一后的德国有朝一日也许会向波兰提出领土要求所怀有的担心,并进而消除德国统一的外部障碍中的一个难题。
扩展阅读——两德统一
两德统一(德语:Deutsche Wiedervereinigung)指原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即东德)于1990年10月3日通过并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即西德)的方式完成的德国统一。1990年3月18日东德举行史上第一次民主选举之后,东西德立即展开统一谈判,最后两德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占领德国的四国(美、英、法、苏)达成《最终解决德国问题条约》,允许统一之后的德国成为完全独立自主的国家,四个占领国的特权全部取消。统一后,德国继续留在欧洲共同体(即后来的欧盟)以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并更进一步脱离华沙条约组织。
东西德的分裂
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德国战败,德国全境被盟军和苏军分别占领。根据波茨坦会议中英、美、法、苏四国的协议,决定在德国战败后将其一分为四,分别由四个战胜国占领,并合组一个最高管理单位“盟国管制理事会”来治理德国事务。由于理念上的差异,在战后以美国为主的西方阵营与以苏联为主的共产阵营逐渐疏远。1948年2月至6月,美国、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六国召开伦敦外长会议,提出所谓的“伦敦建议”,内容为法占德区与英美占德区协调经济政策,共同管制对外贸易,并共同制宪,成立西德国家,以西德为中心复兴欧洲。6月18日,美英法三国宣布由6月21日起西占区实行单方的新货币改革,即发行有B记号之马克。
苏联得知后,于6月19日提出抗议,军事长官索洛科夫斯基发表《告德国民众书》,认为英美法三国欲分解德国。6月22日,苏联占区也实行货币改革,发行新的D记号马克,并于6月24日全面切断西占区与柏林的水陆交通及货运,只保留从西德往柏林三条走廊通道,史称柏林封锁。1948年中开始,苏联对使用西德马克的西柏林地区进行封锁,为期11个月,希望透过此举达到完全控制整个柏林地区的目的,但在西方国家持续以空运方式进行的柏林空运之支援下没有实现。1949年5月12日,柏林封锁解除。同年5月23日,西德(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宣布正式成立。而东德方面也在同年10月7日宣布正式成立以德意志社会主义统一党一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共和制。德国正式分裂成两部分。
统一过程
自1945年之后,德国一直处于分裂的状况。由于很多德国人对东德的社会主义政权不满,有大批东德人逃亡到西德。对此,东德实行的政策严格控制两德之间的人员流动。在1961年8月13日东德开始建造柏林墙。东德称此围墙为“反法西斯防卫墙”,但实际上建围墙的真正目的是禁止东德人逃入西柏林。1989年3月28日,东德开始实施新的边境管理条例,放宽了对公民出境的管制,从而直接引发了一定规模的逃亡潮,在此后的不到一年间,约有十余万东德公民通过各种途径辗转移民西欧,形成第三次东德居民出逃浪潮。1989年9月,东德进一步放宽边境管理,西德公民甚至可以在东德的领土过夜。更宽松的边境管理反而进一步激起了东德公民的抗议浪潮,在莱比锡等城市持续爆发群众集会和游行,要求东德当局发扬民主,实行改革,改善供应和服务,开放出国旅行、放宽对新闻媒介的限制。
1989年9月下旬,同属东欧阵营的捷克斯洛伐克政局发生变化,开始民主化改革,东德遂停止了其与捷克斯洛伐克间的互免签证交通。同时为了平息国内的抗议活动,东德政府在10月初重新收紧了一度放开的边境管制,再次禁止西德公民进入东德。此举不仅没有平息抗议浪潮,反而火上加油。
1989年10月7日是东德的40周年国庆,东德各大城市包括莱比锡、德累斯顿、波茨坦、马格德堡、耶拿等地爆发不同规模的抗议示威,在首都柏林国庆庆典会场附近,7000余名市民聚集抗议,并与警察爆发了冲突,数百人被捕。此后群众抗议活动不断升级,抗争的内容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从最初的争取旅行自由,放宽新闻控制,逐渐转变为要求反对派组织合法化、要求多党制和自由选举等,这种全国性大规模的群众抗议活动是东德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的。几乎同时,匈牙利和波兰的政局发生巨变,两国政府相继宣布不再遣返出逃到该国的东德公民。
1989年10月18日,东德德国统一社会党领袖埃里希·昂纳克宣布因为健康原因辞职,统一社会党中央委员会选举埃贡·克伦茨接替昂纳克的职位,克伦茨上台后随即宣布实行“彻底改革”,宣布赦免所有外逃和参与游行的人,并与西德政府正式接触。但是昂纳克的辞职和新政策都没有平息民众的抗议声浪,东德各地的游行依旧进行。
随着新领导人的上台,东德境内原本非法的反对派组织开始获准公开活动,在这些反对派组织的协调下,全国各地的抗议活动不断升级,11月4日柏林爆发50万人参与的大游行,6日莱比锡50万市民上街游行。在强大的压力下,民主德国政府于11月7日宣布集体辞职,11月8日德国统一社会党政治局集体辞职,同日选出以克伦茨为首的新政治局。9日民主德国宣布其公民无需申报特殊理由即可办理护照,东德居民获得迁徙的自由,不久东德居民开始翻越柏林墙前往西德,此后柏林墙形同虚设,两德居民实现了自由迁移。
11月13日东德的民主党派德国民主农民党主席京特·马洛伊达当选人民议院主席。17日东德成立了联合政府,在联合政府的26名内阁成员中,统一社会党人只占15位。新政府上台后提出与西德建立契约共同体的构想。12月1日东德议会通过宪法修正案,删去了宪法中国家受工人阶级及其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领导的条款;3日,由克伦茨继任总书记并为首的德共政治局再次全体辞职,统一社会党中央特别会议决定,驱除包括昂纳克内的中央领导人出党;7日包括统一社会党、民主党派、反对派在内的各东德政党,在柏林召开圆桌会议,会议决定建立东德新宪法,遣散秘密警察部队,于1990年5月6日举行大选,逮捕和调查包括昂纳克在内的德国统一社会党领导人当政时的犯罪行为。 12月8日德国统一社会党召开特别大会,选举了党的新领导人,并宣布更名为民主社会主义党,在德国实行多党制,建设民主社会主义。12月11日,东德政府宣布解散负责柏林墙防务的工人阶级战斗军。12月25日圣诞节期间,数十万西德居民涌入东德旅游,28日,一家东德公司开始出售柏林墙的碎块。
1990年3月18日,东德大选,东德基民盟成为第一大党,东德社民党成为第二大党,民主社会主义党为第三大党。4月12日东德基民盟和东德社民党宣布联合组阁,民主社会主义党第一次成为在野党。
5月18日东德新政府与西德签署国家条约,条约规定了两德将建立货币、经济和社会联盟,7月1日条约生效,东德马克退出流通(之前东德居民限量以2:1的比例将东德马克兑换成西德马克),自1990年7月2日开始西德马克成为两德统一共同的货币。7月6日两德开始就第二个国家条约进行谈判,条约规定了两德统一的原则、方式和时间,以及两德统一后的政治制度等。最终在1990年8月31日签署了第二个国家条约,条约规定,东德恢复1952年行政区划调整以前的五个州,这五个州遵照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第23条集体加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加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五个州实行三权分立的多党制议会民主制度。
1990年10月2日,东德政府机关停止工作,西德接收了东德的驻外使领馆,10月3日,两德统一庆典在柏林举行,两德正式宣布统一。原属东德的五个州——勃兰登堡、梅克伦堡-前波美拉尼亚、萨克森、萨克森-安哈尔特和图林根——正式加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当时有两个统一方式选择:一是纯粹修改西德基本法(Grundgesetz)把其权力扩展到这五个州从而于宪制上成为同一个国家;二是把统一过程当成是东西两个德国的正式合并,产生一个新德国并重写宪法。前者并非创设了一个新的德国,而是以西德吸收东德的方式统一。的确前者是比较简单亦是当时德国选择了的方式,可是因为这方式没有视东德为对等主权国,让东德有一些被“旧联邦共和国”占领的情绪,或是认为自己只是西德的一个附属。
为了让统一更顺利和让其他国家消除疑虑,德国对基本法作了一些修改:第146条条款的修改,让当时宪法内第23条款能用于统一。在上述5个州加入联邦德国之后,基本法再度被修改,并说明:在已统一的领土以外,没有任何德国领土尚未加入德国。不过,此宪法仍可在未来被修订,它仍容许德国人接纳另一部新的宪法。
1990年11月14日,德国政府与波兰签订一项条约,最终确认两国现在的奥德尼斯线。故此,德国放弃对西里西亚、东波美拉尼亚、但泽和东普鲁士的领土要求。12月,举行了1933年以来第一次全德自由公正的选举。结果总理赫尔穆特·科尔领导的联合政府比上次选举赢得更多议席以更强的大多数姿态领导新德国。
上一篇: 陕甘宁盆地发现世界级大气田
下一篇: 作家萧军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