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珍珠作品《大地》正式出版
如果说,诺贝尔文学奖曾授予了如罗曼-罗兰、泰戈尔、萧(伯纳),法郎士等一批著名的优秀作家的话,那末,1938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却授给了一个末流的畅销书作家赛珍珠。
赛珍珠,原名珀尔-赛登斯特里克-布克,1892年出生于美国弗吉尼亚州。父母亲均是美国基督教长老会派到中国来的传教士。赛珍珠从小随父母来到中国,在江苏镇江长大,自小跟中国教师学习经书。15岁时,她进上海英国人办的寄宿学校念书。赛珍珠是她模仿清末名妓“赛金花”为自己起的中国名字。可见,名妓“赛金花”在她心目中有着特殊地位。
17岁时,赛珍珠回到美国进入弗吉尼亚州伦道夫一梅康女子学院攻读心理学,毕业后在美国过了一段短期的教书生活后又来到中国,在镇江一所教会学校教英文。1917年,赛珍珠与传教士约翰-洛辛-布克结婚,自己也从事传教活动。尔后,她又在南京金陵大学和东南大学教英语和英国文学。
赛珍珠于1922年开始写作,初次在美国《大西洋》月刊上发表作品。1925年她再度回国进康奈尔大学,取得硕士学位后又来到中国,并开始从事长篇小说的写作。
1928年,中国爆发了举世闻名的北伐战争。赛珍珠站在反动的立场上,仇视革命战争。因此等到北伐军进入南京时,她担心自己的生命没有保障,匆匆离开了中国。
1931年,她的畅销书《大地》在美国约翰一戴公司出版。这本书的发行使她成为名噪一时的畅销书作家。《大地》也于第二年获美国普利策奖。这部小说系她的代表作品《大地上的房子》三部曲之一,其他两部分别是写于1932年的《儿子们》和1935年的《分家》。
她被某些人称为“中国通”,但她的描写中国社会风貌的作品,并没有反映出中国人民的命运,并没有触及中国社会的实质,仅仅是杜撰了某些个别的现象而已。鲁迅曾经在1933年11月15日的致姚克书中指出:“中国的事情,总是中国人做来,才可以见真相,即如布克夫人,上海曾大欢迎,她亦自谓视中国如祖国,然而看她的作品,毕竟是一位生长中国的美国女教士的立场而已,所以她之称许‘寄庐’也无足怪,因为她所觉得的,还不过一点浮面的情形。只有我们做起来,方能留下一个真相。”
诚如鲁迅先生所指出的那样:“她的作品”,表现了一位“生长中国的美国女教士的立场”。从小说《大地》的故事梗概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这一点:
一个名叫王龙的贫苦农民从地主黄家娶回一个丫头做老婆。俩人辛勤积攒,渐有积蓄。他俩一心想拿这笔钱买田。黄家后代挥霍钱财,把田一块块卖出去,而王龙却一块块地买进。不料来了荒年,灾民抢劫了王龙的家。王龙只得逃到南方城市,靠拉洋车和乞讨过活。此时的王龙一心望天下雨可以回到老家去种田,什么革命都无济于事。在一次贫民暴动中,王龙捞到了一笔钱财。于是他回到老家买了牛,买了田,学着地主的样娶了姨大太,后来住进城里的大宅,又娶了一个18岁的丫头当小老婆......
像这样一个故事显然是脱离了中国当时社会的本质,凭藉一些极个别事件杜撰出来的。然而,1938年的诺贝尔文学将却授给了这样一个作家。当时的诺贝尔委员会的主席霍尔斯陶穆,在评析赛珍珠的报告中还说:“这次颁奖决定,要比以前许多次决定来得恰当些。”瑞典文学学院还给予了这样的评语:“由于她对中国农村生活所作的丰富而生动的史诗般的描绘,以及她的传记性的杰作。”显然,这般评价是极不公允的。
1938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竞争者中,有1939年获奖的西伦佩,1944年获奖的杨森,1946年获奖的黑塞以及意大利的史学家克罗齐、希腊诗人帕拉马斯、英国小说家赫肯胥等约30名强手。赛珍珠却意外地拔地而起,成了举世瞩目的人物。这一点,不仅使世人大吃一惊,而且就连赛珍珠本人也没有想到。在斯德哥尔摩的正式通知电报未到达赛珍珠之手的时候,记者们已经知道了这一消息,他们纷纷涌进赛珍珠的寓所去向她采访,并转告了这一“喜讯”。赛珍珠本人起先也吃了一惊。她说:在瑞典文学院的电报到达之前,她宁愿相信这是一场误会,或者是一个低级的笑话。赛珍珠的这番话是否出于真心,只有她自己才知道。我们知道的是:当她明确得悉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电报后,马上决定前去斯德哥尔摩领奖。
赛珍珠一生共写了85部作品,包括小说、传记、儿童文学、政论等。1933年她用英文翻译了《水浒》,改名为《四海之内皆兄弟也》。鲁迅对此举表示了不满。他说:“近布克夫人译《水浒》,闻颇好,但其书名,取‘皆兄弟也’之意,便不确,因为山泊中人,是并不将一切人们都作兄弟看待的。”(与克书,1934年3月24日)
1934年,赛珍珠与布克离婚,进入美国约翰一戴公司编辑部工作,第二年与公司老板、《亚细亚》杂志主编查一沃尔什结婚。晚年的作品《北京来信》、《梁太太的三个女儿》等,明显地流露出对新中国的敌视态度。赛珍珠于1973年去世。
扩展阅读——赛珍珠
赛珍珠(英语:Pearl Sydenstricker Buck,1892年6月26日-1973年3月6日),美国(旅华)作家,曾凭借其小说《大地》(The Good Earth),于1932年获得普利策小说奖(Pulitzer Prize),后在193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也是目前同时获得普利策奖和诺贝尔奖的唯一女作家,以及作品流传语种最多的美国作家。
生平
1892年6月26日,赛珍珠出生在美国西弗吉尼亚州,父亲是美南长老会的传教士赛兆祥。父母亲在她出生3个月时一同来到中国江苏清江浦(今淮安市主城区),后来搬到镇江,住在润州山长老会润州中学的平房里(此处故居已经拆除);在那里长大成人,她是先学会汉语和习惯中国风俗(特别受益于其老师“孔先生”)后,她母亲才教她英语。值得一提的是,从幼年起,她就在鼓励中开始写作。
1910年,赛珍珠离开中国,到美国弗吉尼亚州伦道夫·梅康女子学院(Randolph-Macon Woman's College)学习。于1914年获得了学位之后,她又回到中国,并且在1917年嫁绐了农业经济学(AE)学家约翰·洛辛·卜凯。随后他们举家移居到安徽北部的宿县,在此期间的生活经历成为后来闻名世界的《大地》的素材。在1921年底她的母亲去世后,全家迁到南京,赛珍珠则在金陵大学(今南京大学部分)教授英语文学,并兼执教于南高、东大和中大时期南京大学英语系。1921年,他们有了女儿卡罗(Carol);不幸的是,这个女孩患有苯丙酮尿症。1925年,她收养了贾尼斯(Janice,后改姓Walsh),之后又接着收养了8个孩子。1926年,她小别中国,到美国的康乃尔大学攻读艺术硕士学位。旋即回到中国南京。
1930年,赛珍珠出版了她的第一部作品《东风:西风》,从而开始了她的写作事业。1931年,其著名小说《大地》问世,被后人认为是她最为杰出的作品之一。农民王龙的生活故事使她于1932年获得了普利策奖。她的事业从此蒸蒸日上,并于1935年获得了威廉·迪恩·豪威尔勋章(WDHM)。
然而,1934年中国政局陷入了混乱,赛珍珠被迫离开中国。她回到了美国,这时她的丈夫向她提出了离婚,她同意了。之后又嫁给了纽约出版商庄台公司(John Day Co.)的总裁理查德·J·华尔士,并且又收养了六个孩子。在完成了描写其父母的作品《流亡》和《搏斗的天使》之后,她于1938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曾任美国作家协会主席。
在她的一生中,赛珍珠创作了超过100部文学作品,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大地》。她作品的题材包括小说,短篇故事,剧本和儿童故事。她的作品和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她试图向她的读者证明:只要愿意接受,人类是存在着广泛的共同性的。她的作品主题涵养了女性、情感(广义的)、亚洲、移民、领养和人生际遇。
1973年3月6日,赛珍珠在佛蒙特州的丹比逝世,葬于宾西法尼亚州普凯西的绿山农场。
与中国的关系
赛珍珠生前曾经多次出入中国教书,并对当地民风和各大事件留下深厚的感情,也因此将之融入到了往后的许多作品当中。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战争奔走。许许多多美国人正是通过赛珍珠的小说了解到中国,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解囊相助。
她出生在基督传教士家庭,但却反对传教。在中国、美国许多地方,她公开声称她极为讨厌那些“喋喋不休的布道”,说传教士布道只会“扼杀思想,蛊惑人心,在中国教会里制造出一批伪君子”。
赛珍珠有许多中国好友,包括徐志摩、林语堂、胡适等人。赛珍珠邀请林语堂在美国发表作品,后来林的《吾国与吾民》在美国一炮而红。林语堂因发明中文打字机破产,曾向赛珍珠借钱遭到拒绝,两人在美国打起出版官司,最后形同陌路。1954年10月,林语堂出任新加坡南洋大学校长前夕,曾打电报向赛珍珠报告,赛珍珠没回电报。林语堂说一句话:“我看穿了一个美国人!”
她因批评蒋介石独裁,国民政府拒绝参加她的诺贝尔文学奖领奖仪式。
由于她坚定反对共产主义和中共的立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立后她的作品在中国大陆长期被打压,大陆文化界攻击她是“美国反动文人”和“美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的急先锋”。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两个月后,赛珍珠也向新闻媒体宣布自己即将访华,但随后遭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拒绝。
在中国江西九江庐山、江苏镇江、安徽宿州、南京大学,至今保存着当年赛珍珠生活过的故居。
1990年代晚期,中美两国展开了一系列围绕赛珍珠的文化交流。2001年罗燕改编赛珍珠小说《群芳庭》并自己担任女主角,由好莱坞环球电影公司和北京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的电影《庭院里的女人》在中国和美国同时公演。
作品
《桥》(A Bridge for Passing)
《来吧,亲爱的》(Come, My Beloved)
《命令与清晨》(Command the Morning)
《东风:西风》(East Wind: West Wind)
《流亡》(The Exile)
《搏斗的天使》(Fighting Angel)
《十四个故事》(Fourteen Stories)
《群芳庭》(Pavilion of Women)
《大地》(The Good Earth)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2 ISBN 7532729273
《归心》和其它故事(Hearts Come Home and Other Stories)
《匿花》(The Hidden Flower)
《帝国女性》(Imperial Woman)
《北京来信》(Letter from Peking)
《生芦苇》(The Living Reed)
作品在台湾的出版
作品《大地》在台湾的出版:
译者不详 台南市:新世纪 1969年。
陈双钧/译 台北市:正文书局 1972年。
译者不详 台南市:西北 1975年。
译者不详 台南市:第一 1975年。
译者不详 台北:文馨出版 1975年。
译者不详 台北市:伟文出版社 1979年。
唐玉美/译 台北市:文国书局 1978年。
译者不详 台北市:远景 1979年。
刘汉文/译 台南:综合出版社 1982年。
嘉鸿出版社编辑部编译 台南市:嘉鸿出版社 1985年。
文瑜/译 台南市:大夏 1987年。
译者不详 台北市:黎明文化 1987年。
马真/译 台北市:星光 1992年。
钟文/译 台北市:锦绣 1999年
杨彤/译 台北市:华文网 2002年。
马真/译 台北市:旗品文化出版2005年。
其他作品在台湾的出版
《隐藏的花朵》蓝婉秋/译 台北市:联合出版 1953年。
《赛尔薇亚》李达中/译 台北市:东方 1953年。
《樱花恨》钟荣苍/译 台北市:伟文 1959年。
《魅力》郑震涛/译 台北市:水晶 1970年。
《北平的来信》王璞/译 台北市:皇冠 1963年。
《情断北京城》陈义和/译 台北市:业强 1992年。
《乐观与信心》刘剂生/编译 台北市:文星 1968年。
《梁夫人的三千金》安东尼/译 台北市:赛珍珠基金会 1971年。
《梁氏三姝》余小莹/译 台北市:拾穗月刊社 1971年。
《梁氏三姊妹》秦兆启/译 台北市:南京出版 1980年。
《赛珍珠短篇小说选译》郭功隽/译 台北市:台湾商务 1973年。
《赛珍珠短篇小说选》刘振文/译 台北市:正文 1972年。
《赛珍珠短篇小说选》林俊德/译 台北市:水芙蓉 1975年。
《亲爱的凯娣》黄骧/译 台北市:木鸡 1975年。
《东方与西方》何慧玲/译 台北市:开源 1971年。
《东风西风》译者不详 台北市:综合 1982年。
《分家》徐民谋/译 台南市:综合出版 1973年。
《分家》刘玉珍/译 台北市:正文 1976年。
《分家》钟斯/译 台北市:远景出版1981年。
《分家》吴丽纹/译 台北市:远志 1990年。
《儿子们》刘汉文/译 台南市:综合出版 1973年。
《儿子们》译者不详 台北市:白云 1981年。
《儿子们》林明清/译 台南市:晨光。
《儿子们》译者不详 台南市:文国书局 1985年。
《儿子们》唐玉美/编 台北市:文国书局 1990年。
《元配夫人》刘汉文/译 台南市:综合出版 1982年。
《大浪逃生记》林良/译 台北市:国语日报 1977年。
《剪烛静思录》刘苹华/编译 台北市:世界文物 1978年。
《宁静的庭院》周叔苹/译 台北市:维新书局 1976年。
《惦念》沙永玲/译 台北市:林白出版 1982年。
《大萝蔔‧虾虎角》黄美金/译 台北市:成文 1981年。
《诚挚地爱你们》杨皓/译 台北市:骏马 1985年。
《衷心地写给我的女儿》黄成家/译 台北市:暖流 1986年。
《如何陪伴女儿一起成长:突破生命中青涩的迷惘》杨皓/译 台北市:伯乐 1990年。
《诚挚地爱你:给所有徘徊在感情路口的女性》 杨皓/译 台北市:桂冠 1992年。
《异乡客》彩/译 台北市:星光 1992年。
《爱与学习》萧京凌/编译 台北市:大展 1992年。
《圣经故事集》赛珍珠(Pearl S.Buck)原著,丁履昕/译 台北市:范传兰 2009年。
《赛珍珠》诺贝尔文学奖全集编译委员会/编译 台北市:九华文化 1980年。
上一篇: 《彼得潘》作者J·M·巴里逝世
下一篇: 日本制订征服“满蒙”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