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六一八雨灾——156死117伤

六一八雨灾(或称六一八水灾、壬子水灾、壬子雨灾,事发当年为壬子年)是指香港于1972年6月18日因为持续暴雨而导致山泥倾泻的严重灾难事故。当日,在九龙观塘区翠屏道木屋区及香港岛半山区旭和大厦先后发生的山泥倾泻及大厦坍塌惨剧,造成共156死、117伤,成为香港历史上死亡人数最高的水灾、山洪暴发及山泥倾泻意外。1972年6月16日至18日期间,香港连日大雨(三日总降雨量达652.3毫米),成为引发此次惨剧的主要成因。

事发经过

观塘灾情

背景

自1960年代始,香港政府有鉴于官地上的非法木屋日增,遂决定设置安置区,即临时房屋区之前身,这些安置区有限定面积与搭建物料,并由徙置事务署管理,居民平均居住三至五年则可获徙置;位处翠屏道观塘新区北面,晓光街西南山坡下方之秀茂坪安置区即为其中之一,于1970年设立,进行建设排水系统等工程后,于1971年供居民入住。该安置区占地约36,000平方呎,山泥倾泻事件前,居民总数估计为394人。

山泥倾泻事件

早于1972年6月16日,已有安置区内最接近西北面建筑地盘(按考即今观塘玛利诺书院建筑地盘)的木屋居民发现屋前堆满了豪雨冲刷下来的泥土,因感不便及不安而报警求助。警方虽飭令地盘须确保泥土不再下泻,惟成效不彰,山泥下泻情况至6月17日反趋恶化,但仍未至影响安置区及其中居民安全。

6月18日上午11时,雨势颇大;至12时30分,翠屏道已为一呎水深之雨水淹没。12时40分,安置区北部山坡上之基堤有小量山泥泻下,至1时10分,晓光街与秀丽街交界的一段基堤崩塌,像“一块地毡”般泻下安置区。 泻下的山泥埋没大部份安置区木屋,部份木屋甚至被冲过翠屏道,推至观塘新区。山泥倾泻亦令附近一辆运载火水的货车漏出火水发生爆炸并焚烧。

抢救

事发后,徙置事务处工人卢崇新立即报警,惟电话无法接通。此外亦有一名休班警员胡忠成将事件报告警方。1时25分,警长黄广鸿及6名警员接报到达灾场,目睹焚烧中的火水货车及另一列焚烧中的损毁木屋。警方不断要求增援下,消防队及救护车先后到场,惟均因道路水浸、坏车处处而略受阻延。除政府外,亦有数百名市民在现场协助救援,亦有巴士司机驾驶将伤者送往伊利沙伯医院。

善后

警方于当日下午4时设立专责登记失踪人士的小组,并设指挥站登记、保管灾场中发现的灾民财物。消防处、民众安全服务队、医疗辅助队、驻港英军、香港童军参与救援,连日搜救伤者及搜索死者。是次灾难造成71死52伤。

6月19日,徙置事务处处长下令马上安置生还的灾民。香港政府亦于6月22日按照调查委员会条例(香港法例第86章)成立一九七二年雨灾调查委员会,以地方法院法官杨铁梁为主席,于世界信义宗观塘职业训练中心(今隶属香港基督教服务处)举行公开聆讯,传召证人30人,并于同年8月17日向当时辅政司、署理香港总督罗乐民爵士呈交《一九七二年雨灾调查委员会中期报告书》,详细报告是次灾难。调查委员会认为,灾难的主要成因,是因为6月16日至18日连日豪雨,雨水由填塞山谷而建成的基堤的斜面渗入,使基堤建筑物料软化,引致山泥倾泻。

港岛西半山灾情

主条目:宝珊道山泥倾泻事件

同日晚上8时55分,香港岛半山区宝珊道亦发生山泥倾泻,一幅受强烈风化的火成岩山坡,在连绵大雨下滑动,首先冲毁了宝珊道一座两层高的洋房,并顺势把干德道一座六层高的楼宇冲塌,洪水及山泥混和楼宇瓦砾,形成泥石流,冲向位于旭和道20号,楼高12层的旭和大厦。大厦即时应声折断倒塌,并波及在山坡下的景翠园,该厦最高四层被撞毁。此一系列大厦倒塌意外成为香港战后近28年来伤亡最惨重的同类事故,旭和大厦亦成为香港至今层数最高的全幢倒塌之楼宇。

在旭和大厦内,大部分住客未能及时逃生,被埋在瓦砾之下。驻港英军奉召到场救灾,其后交由消防员接手处理。经过日以继夜的挖掘,搜救人员成功拯救不少生还者,其中包括前大法官列显伦,消防员依循他收音机的歌声而将他救出。旭和道意外共证实67死19伤。


上一篇: 苏联军事家朱可夫逝世

下一篇: 英国548号班机坠毁——全机118人罹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