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建校90年

孙中山率国民党党政军要员出席黄埔军校开学典礼

1924年6月16日,黄埔军校举行开学典礼。

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是中国现代第一所革命的军政学校,因校址设于广州黄埔,故称“黄埔军校”。

国民党改组之后,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就把建立黄埔军校,创建革命武装作为巩固广东、完成北伐的第一件大事。孙中山当时曾经痛切地说:中国革命所以迟迟不能成功的原因,就是没有真正的革命武装队伍,没有广大人民的基础;为完成我们的革命使命,所以我才下决心改组国民党,建立党军,实行工农政策。第一步使革命的武力与民众相结合,第二步使革命的武力成为人民的武力。这就是创办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的主旨,也就是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的使命。

黄埔军校于1924年1月开始筹备,5月第一期新生入校。孙中山任军校总理,蒋介石校长,廖仲恺任党代表。中国共产党先后派周恩来、恽代英、肖楚女、聂荣臻等担任军校的各种负责工作。1924年3月,举行入学考试,经过严格挑选,录取学生350名,备取学生120名。成为第一期学员。

6月16日,来自全国的教官和学生,包括共产党和国民党人共500余人在黄埔军校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孙中山亲临主持,并致开学词,正式宣告黄埔军校成立。

黄埔军校的创办,为中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它培养了大批军事和政治工作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提供了干部力量。它对于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和进行北伐战争起了重大作用,并为中国共产党后来独立地领导武装斗争造就了一批杰出的军事领导人。


孙中山和夫人宋庆龄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


扩展阅读——黄埔军校


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陆军官校、陆官(英文:Republic of China Military Academy;缩写:ROCMA),成立于1924年,是中华民国的一所军校,因陆军军官学校创校于广州黄埔,因此别称“黄埔军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下的产物。第一任校长为蒋中正,有许多中共开国元勋与将领都出自黄埔军校师生,而它在创办开学日由孙中山颁布之书面训词,也是日后中华民国国歌。陆军军官学校隶属于国防部,其宗旨和创校目的是为了培养中华民国陆军军官。陆军官校在迁往台湾后,便改为大学与专科学制,但在2005年取消了专科学制。

陆军官校创立时,校址位于黄埔长洲岛,创立时命名为“陆军军官学校”,是世界历史上四大军校之一(另外三所分别为美国西点军校、英国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和俄罗斯伏龙芝军事学院)。陆军官校当时是中国国民党的党校。1927年,陆军官校迁往中华民国首都南京市,改为隶属国民政府,并更名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爆发,陆军官校为避过战争而西迁成都市。1946年,陆军官校恢复“陆军军官学校”原称。1949年,中华民国政府迁往台湾,陆军官校亦跟随中央政府迁台。1950年,陆军官校于高雄凤山复校继续兴学,而陆军官校黄埔时期的校址和南京时期的校址均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陆军官校在大陆时期(1924年至1949年)的毕业生,大部份都曾经参与北伐、中国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等战事。而陆军官校跟着国民政府迁台后,于台湾的毕业生大部份都没有参与过战事,这些人大都担负起战备整备等要务,他们的贡献主要在维系台海安全。

黄埔精神

黄埔精神为“牺牲、团结、负责”的精神,要砥励“不怕苦、不怕难、不怕死”的三不怕精神,“不要钱,不要命,爱国家,爱百姓”的信念,要“为总理、为主义、为革命”而负责、团结与牺牲的精神。

蒋中正在民国48年6月16日于凤山主持陆军军官学校35周年校庆,亲自做了“黄埔精神”的阐示。“牺牲精神”的根源,就是“乐死的性质”,不要身家性命,一心一意为国家来奋斗。“团结精神”的根源,就是“亲爱精诚”的校训,凡属革命军人,不但事业是整个的,荣辱是整个的,而其生命、历史都是整个的,所以同学之间不仅是要义共患难,而且是志同生死。而“负责精神”,就是今日的党歌和国歌,那就是黄埔同学对于实现主义,对于保卫民国,对于领导人民的责任。革命军人的责任,就是“以建民国,为民前锋”、“夙夜匪懈,主义是从”的责任,是为总理、为主义、为革命,而负责、团结与牺牲。还有一套严格荣誉规约。由于黄埔精神的建立,“黄埔系”在东征、北伐和八年抗战扮演举足轻重角色,影响中国近代历史,获得伟大光荣胜利。


黄埔军校年表

  • 1921年12月: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在广西桂林会见孙中山,9天内进行了三次会谈,国民党的要员胡汉民、许崇智、陈少白、曹业伯、林云陔、朱卓文、李禄超、孙科等人参加,马林向孙中山提出“创办军官学校,建立革命军”的建议。

  • 1923年:8月16日蒋中正奉孙中山命赴苏俄考察军事教育,率同沈定一、张太雷、王登云由上海乘“神丸”启程赴俄考察,12月15日上午7时返国船入吴淞口,9时抵沪,将对俄政策及对党务、军事意见上书孙中山先生。

  • 1924年1月24日:孙中山派蒋中正为陆军军官学校筹备委员会委员长,王柏龄等7人为委员。

  • 1924年1月28日:孙中山指定黄埔为陆军军官学校校址。

  • 1924年2月10日:预订招收学生名额,共324名。

  • 1924年3月27日:黄埔军校试验委员会假广东高等师范学校举行入学试验,各地投考生计1千2百余人。

  • 1924年5月2日:孙中山特任蒋中正为陆军官校首任校长。

  • 1924年5月5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进校,计正取生350名,备取生120名,加上保举共499人,编4队。

  • 1924年5月9日:孙中山特派廖仲恺为驻校党代表,入伍生开始预备教育。

  • 1924年6月16日:第1期学生开学典礼,孙中山亲临主持,此后并以是日为校庆日。当日孙中山手书黄埔军校训词,由胡汉民、戴季陶、廖仲恺、邵元冲四人撰文,训词于1929年1月10日国民党通过为党歌,1930年3月24日行政院暂定为国歌,1937年6月21日国民政府公布为国歌,中华民国国歌曾在1936年夏季柏林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获选为世界最佳国歌。

  • 1924年8月10日:蒋中正奉令办理广东省商团私运军械事,于次日将私运军械之挪威船舰押到黄埔,停泊于校门外。

  • 1924年9月3日:蒋中正派何应钦总教官筹组教导团。

  • 1924年10月12日:蒋中正任命何应钦为教导团团长,任陈继承为教导第2营营长,王俊为教导第3营营长。

  • 1924年10月16日:广州商团副团长陈受恭缴械乞和,商团事变遂告敉平。

  • 1924年11月11日:孙中山令广州黄埔新军改称校军。

  • 1924年11月17日:第2期学生先后入校者总计449名(第2期于民国14年9月6日毕业)。

  • 1924年11月20日:教导团正式成立。28日任命何应钦为团长。

  • 1924年11月30日:第1期学生教育时间为6个月,于11月30日毕业考试及格465人,均步科,隔年5月19日颁毕业证书,6月25日补行毕业仪式。另有一说,由湘军讲武学堂并入的158人,四川第6队学生的22人也并计入第1期毕业,共645人。

  • 1924年12月2日:筹组教导第2团,原教导团改称为教导第1团。

  • 1925年1月31日:第2、3期及教导第1、2两团等单位,成立“校军”,举行讨伐陈炯明之誓师典礼。

  • 1925年2月:校名改为“中国国民党党立陆军军官学校”。

  • 1925年2月1日:校军开始第1次东征,讨伐陈炯明。

  • 1925年2月20日:孙中山病危于北京,乍闻校军2月15日克淡水之讯,深感欣慰,及命随员电“校军”致贺。

  •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于北京。

  • 1925年3月13日:校军教导第1团千余人,于棉湖之役击溃陈炯明之林虎部万余众;同日获悉孙中山逝世,全校师生至为哀恸。

  • 1925年6月13日:东征军回师克复广州,讨平滇桂军阀杨希闵、刘震寰等部。

  • 1925年7月1日:国民政府成立于广州,并发表成立宣言。

  • 1925年8月20日:党代表廖仲恺被刺殒命。

  • 1925年8月26日:各军奉命改编为“国民革命军”,蒋中正任第1军军长,第2军军长谭延闿,第3军军长朱培德,第4军军长李济深,第5军军长李福林,共5个军。

  • 1925年10月6日:蒋中正自广州出发,再度东征,兵力2万人,俄顾问季山嘉等偕行。

  • 1925年10月14日:国民革命军第1纵队攻克惠州,俘敌4千余人;革命军团长刘尧宸阵亡。

  • 1925年11月6日:东江陈炯明残余部队全部肃清。

  • 1925年12月5日:蒋中正在潮安举行东征阵亡将士追悼大会。

  • 1926年1月15日: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李济深部自雷州越海攻琼州。

  • 1926年1月21日:攻琼军在新埠登陆,向海口进攻。

  • 1926年1月26日:国民政府派谭延闿、汪兆铭与广西的李宗仁、黄绍竑于梧州会面,对两广统一事宜作初步商谈。

  • 1926年2月24日:国民政府成立两广统一委员会。

  • 1926年3月:国民政府中央军事委员会将黄埔岛陆军军官学校扩大改组,并且在同年3月更名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

  • 1926年3月15日:确定两广统一的方案,广西政治、军事及财政均置于国民政府直接管辖之下。

  • 1926年3月24日:军事委员会改编广西军队为国民革命军第七军,任命李宗仁为军长,两广统一遂告完全实现。

  • 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分裂,发生宁汉分裂事件,于广州、武汉和南京各有建立黄埔陆军军校。

  • 1927年3月22日:武汉陆官改组为“(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展开讨伐蒋中正的行动,后因续北伐,便将“(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改成张发奎的军官教导团,迫使正在上课的第5期学生退学,至此,武汉陆官停办。

  • 1927年底:蒋中正成立“(南京)中央军事政治学校”。

  • 1928年3月:蒋中正以中央军事委员会名义将“(南京)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改称“中央陆军军官学校”。

  • 1928年5月:广州的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副校长李济深将校名改成“国民革命军军官学校”。

  • 1929年9月10日:蒋中正以国民政府名义将广州“国民革命军军官学校”校名改为“国民革命军黄埔军官学校”。

  • 1930年9月:广州“国民革命军黄埔军官学校”陆官正式停办。

  • 1937年8月:“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陆官由南京迁至成都。

  • 1946年:陆官改回“陆军军官学校”原称,蒋中正首次退位改任名誉校长,由陆官第1期毕业之将领关麟征担任校长。

  • 1947年10月:蒋中正首次退位改任名誉校长,由陆官第1期毕业之将领关麟征担任校长。

  • 1947年:孙立人奉命在台湾凤山“陆军军官学校第四军官训练班”(又称“陆军军官学校台湾训练班”)训练新军,是隶属于成都陆官的分校。

  • 1949年12月:成都为解放军所占领,由中华民国举办的陆官停办,陆官在大陆共开办23期。

  • 1950年3月1日:蒋中正发表了陆官复校的演说。8月复校,后首届校长由罗友伦中将接任。10月位于台湾高雄凤山的陆军官校正式复校。

  • 1951年4月:第四军官训练班的所有学员、教师及设施编进学员总队,并且成立第24期学生总队,其训练期为二年。

  • 1954年6月16日:陆官迁台后的首次校庆,也是陆官成立三十周年的校庆。

  • 1954年:陆官的学制自第27期起,由两年改为四年,旨在文武合一。

  • 1966年:国防部长蒋经国命令将所有十三期起的兵科学校之“后补军官班”取消,转纳入为陆官开办的“专修班”制。

  • 1975年:第47期起,学制再延长为四年三个月。

  • 1976年:第48期起,陆官首次授予文学士的学位。

  • 1978年:国防部再将专修班改成“专科班”,并增设土木、企管、机械和电机四科,是与大学部唯一授与文凭之班队,“专科班”为二年半学制。同年4月28日,陆官专科1期正式入学,大学部第49期起班队以“正期班”的名称来作区分。专科1期以机械、土木科编一个营5个连,企管科于财经学校学年教育(代训)编2个连。服制章帜与正期班有所区别:领章是专科学生,一年级草绿服是白杠V字形,军便服是蓝杠V字形,二年级草绿服、军便服都是绿色横杠、军常服是金杠。

  • 1978年:国防部令陆官支援拍摄刘家昌导演的军教片电影“黄埔军魂”。

  • 1978至1980年:专科1、2期入伍训为三个月,设机械、土木科,电机科(专科1期无),企管科(专科1至3期)为专科五校(陆官、政战、中正理工、国防医学院、宪兵、缺-财经)并同入伍。甄选为陆官企管科人员,至财经学校接受学年教育,再回官校接受专精教育,依成绩及志愿分发各兵科学校训练。企管科分一般组与财经组,兵科分科一般组有步、炮、装、海陆等兵科,服役六年,财经组为财经兵科,服役十年,军文凭毕业证书同为陆官。

  • 1978至1982年:专科1期至专科5期参加学校办理技能检定。

  • 1979年4月:专科2期入伍,增电机科。

  • 1979年5月18日:林正义(后改名林正谊、林毅夫)台湾宜兰人,陆军284师金门马山连连长,泗水叛逃至中国大陆,为台湾大学首位转读之陆官学生,陆官第44期第二名毕业。

  • 1980年5月8日:专科3期入伍,入伍训改为二个月。

  • 1980年9月:神龙小组张辑善少校甄选专科1期步校20人及炮校4人训练,是陆官专科班神龙小组诞生始序。

  • 1981年4月30日:专科4期入伍,首届由专科班毕业少尉专科1期返校带领专科学弟入伍。首届企管科改由陆官学年教育。

  • 1981年10月10日:专科3期参加台北国庆阅兵,为首次专科班参与国庆阅兵活动。陆官派出1个学生营辖3个连参加,第1、2连由学指部组成,第3连由专科3期编成。

  • 1982年5月:专科3期与专科4期草绿服换挂同正期班白色年级臂章。

  • 1983年5月:专科5期与专科6期换挂同正期班学生领章

  • 1983年10月:专科5期于高雄市立体育场担任侨泰演习千人刺枪术表演,为陆官单期首次千人表演刺枪期别。

  • 1984年5月3日:专科7期一千五百余人入伍,毕业人数1565人,为陆官专科班最多人数之期别。

  • 1984年6月14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成立“黄埔军校同学会”,由黄埔1期徐向前任首届会长。

  • 1985年5月:专科8期入伍,首届由专科班在校最高年班专科6期带领学弟入伍,专科5、15期是两个未带专科入伍生之班队,而专17期是由卫武营士官带入伍之班队。

  • 1985年11月:专科8期乙班入伍,为陆官首届因学员不足补梯次招生,原5月入学专科8期改称(甲班)。

  • 1988年6月16日:第一位台湾人总统李登辉参加陆军官校校庆典礼。

  • 1988年12月4日:“陆军军官学校校友会”在陆军官校凤山成立,由黄埔14期刘戈仑任首届会长。

  • 1990年1月起:73年班(含)以前领取战士授田凭据补偿金。

  • 1990年2月9日:退辅会从民国79年2月9日后(专科81年班含),服役未满10年者,不予核发荣誉国民证。

  • 1990年10月21日:“汉疆演习”机降“钓鱼台”,护卫台湾区运圣火登岛宣示主权,这是陆官专科班干部最接近临战的一次。突击队队长为陆军独立第62旅步4营45连连长,专科6期关至德上尉。

  • 1991年1月1日:台北成立“中华黄埔四海同心会”,由黄埔1期邓文仪任荣誉会长及大会主席,第一任会长由蒋纬国担任。

  • 1993年:正期班之毕业中尉任官,自正62期起改少尉任官。

  • 1994年:正期班第67期招收女性学员。

  • 1998年:招收大学储备军官训练团学生。

  • 1999年:国防部统一将兵籍名牌号码与身份证字号结合使用。

  • 2000年:陆官废止校庆阅兵踢正步仪式,国防部下令以踢正步违反人体工学废除国军此项训练。

  • 2000年6月16日:第一位非国民党籍的总统陈水扁参加陆军官校76周年校庆,主持三军校阅仪式。

  • 2003年11月:专科26期乙班入伍,首召飞行军官班。

  • 2004年:末届专科班第27期后便停止收生,继后的专科班迁往“陆军专科学校”(陆军士校改制)继续招生。

  • 2004年7月1日:专科1期王信龙晋任少将,为陆官专科班首位将军。

  • 2006年8月:国防部精进案实施,并将各官校校长的官阶降为少将。时任官校校长王根林提前于2006年7月1日退休,校长一职暂由陆军副总司令贾辅义代理一个月。2006年8月1日首任少将编阶校长陈良沛(陆官48期)上任,他也是第一位出生于台湾的校长。

  • 2007年11月7日:帽制更改,民国96年11月7日总统华总一义字第09600147261号令公布陆海空军服制条例,国军所有中校(含)阶的军官,所穿戴的“大盘帽”、“军便帽”均都加“帽饰”...,故同上校帽子已统一式样,即帽檐开花。

  • 2009年4月22日:专科4期人民组织团体经内政部核定在案,为专科班最早成立者。

  • 2011年1月3日:专科2期邵定谦为陆官专科班毕业生首任军事院校(装校)之校长。

  • 2011年7月23日:专科5期庆祝建国百年返校参访,与会近八百人,创陆官单日单一期别返校人数最高记录;同日专科5期制颁纪念章,为专科班首座襟授纪念章。

  • 2012年1月1日:专科1期王信龙晋任中将,为陆官专科班首位中将,并于2012年7月2日接任国防部人事参谋次长。

  • 2012年1月8日:专科班庆祝中华民国建国百年,于台中国际街东海渔村办理一百年度年终聚会,与会六百余人,为专科班毕业后首届人数最多聚会。

  • 2012年2月18日:专科5期成立专5期文物馆,为陆官专科班首设文物专网。

  • 2012年10月24日:专科5期成立专5期行义团,为陆官专科班首设行义慈善团队。

  • 2013年10月26日:“陆军官校校友总会”在台北新店彭园会馆成立,总会长由胡筑生担任,前行政院长郝柏村、陆阶退役上将、历任官校校长等近一千五百人出席。

上一篇: 洛桑会议决定停止德国赔款

下一篇: 六·一六事变——陈炯明炮击孙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