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世: 荷兰画家霍延逝世

扬·凡·霍延,Jan Josephszoon van Goyen (1596~1656),荷兰画家。17世纪荷兰现实主义风景画创始人之一。1596年1月13日生于莱顿,1656年4月27日卒于海牙。17世纪40年代为霍延创作的全盛时期。他在荷兰画家中,最早成功地在画面上捕捉住光线与空气的细微变化以及云朵的浮动感。其油画色调沉着含蓄,用色极为节制,即仅以褐、灰二色作画,以后再在必要处染上几笔蓝色或红色,以突出重点部分。这种所谓单色调风景画,乃是霍延风景画艺术的标志之一。霍延在作品中描绘了荷兰北方农村大自然的美景:宁静的河流,带风车的磨坊,长着木瘤的橡树,从高处俯瞰的辽阔平原,低低的地平线,以及多云的天空。其风景画看来多数以他的素描风景写生为基础,因为他显然一再重复使用同一幅素描稿,以致许多油画在内容和构图方面往往大同小异,成为同类题材的各种变体画。他画得最多的题材有河景以及沙丘地带和有船只的风景等。代表作有《莱顿风景》(1647)、《冰上》(1643)等。



风景画变为一个独立的画种是十七世纪荷兰人的贡献,这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情。它标志着人类对上帝和神的崇拜的唯一性被否定,而对自然崇拜的多样性被肯定。这是一个艰难的历史过程,虽然对自然的崇拜是深深植根于荷兰民族传统之中,但千年的宗教统治不可能在一朝一夕中被颠覆,在封建政治和宗教统治遍及欧洲的十七世纪,风景只是表现上帝和神的主题绘画的背景陪衬,人们不能想象没有上帝的光环和神的形象的独立的风景画是什么样子。但在荷兰风景画已经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需求,在荷兰商业经济的迅猛发展中,风景画已经成为了一个产业而且绘画水平达到了顶峰。

霍延作为荷兰早期的风景画大师,是十七世纪荷兰最有才华的艺术家之一。他1569出生于莱登,早年跟当地著名画家学画,后去哈勒姆,并拜艾•凡•德•委尔德为师,约于1634年后去海牙。这位画家对河流与港湾的景色有特殊的兴趣。初期画一些在海牙所见的水上自然风光,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从20年代起,开始形成自己的风格,构图简明,空间开阔,善于运用巴洛克的装饰色彩去描绘河流与天空的大气与阳光。他是荷兰的第一位通过变化无穷的云来表现画面中空气流动感的画家,通过他的作品,我们看到他是走到哪画到哪,他走遍荷兰的乡村。他反复地描绘同一个主题,他的作品宛如歌颂大自然充满活力和无限光辉的诗歌。



霍延的早期作品(1630-1640)


《割晒魔草》(1630)



这是霍延早期的作品,可以看出他很早就对农村题材和旷阔的天空发生了兴趣。霍延这一时期的作品画法比较细腻,画面的色彩对比比较柔和,光感还不是非常明显,但已经表现出了对描绘天空的偏爱。



《农舍》(1633)



我们明显地看到,在这幅作品中霍延绘画风格的形成过程:首先他将天空的整体明度进一步提高,增加了暖色,强调了光感。同时提高了形体结构的严谨和力度,使得画面更加清晰和稳定。他还将整个画面的明暗对比提高了一个档次,使得画面更加明朗。



霍延的中期作品(1640-1650)


霍延主要的作品是在莱顿、哈勒姆和海牙完成的。霍延有很多学生其中我们已知的就有他的学生和女婿杨斯丁,以及著名的风景大师雷斯达尔。霍延是荷兰的伟大的风景画大师,他的画被誉为杰出的风景交响诗,甚至影响了很多德国和法国的音乐家的音乐创作。



《两棵橡树》(1641)



这是霍延这一时期比较早的作品,画面中两颗裸露的树干暴露在天光和乌云之下,两个旅行者在树下休息,坐着的是画家本人,站着的是他的学生杨斯丁,另一个人影被部分挡在了土坡的后面的是花钱雇来的随从。画面庄严沉重,层层阴霾预示着暴风雨的到来。画家将两棵橡树置于云逢间透出的阳光之下,使得整个画面有一种神秘的气氛。



《溜冰者》(1643)



这幅作品的尺寸小得惊人,只有20mmX30mm,但却是一幅精品,画家将冰、雾和光这三种元素揉合在画面中,给人一种晶莹剔透的视觉效果。云隙中透出的丝丝阳光在空气中颤动。



《马斯河上的要塞》(1643)



整个画面都充满着一种水气;低低的河岸,涟漪的水面,阳光散射,天色占据了全画的四分之三。河岸的要塞已成了古迹,那里是边界的贸易站。商船川流不息,都要经过这道口子再转运荷兰各地。霍延的风景画有一特点,即冷暖色调兼用,有棕色也用银绿色,阳光与水气处理得很微妙,不露笔痕,观者从中可获得一种和谐的美感。霍延曾去法国访问过两次,但他的风景画主题始终是在荷兰本土。


《埃廷附近的莱茵河》(1645)



辽阔的莱茵河以无限浩瀚的空间感展现于画上。这条水上交通要道每天有上万艘船只穿梭来往,繁忙的运输说明荷兰埃廷附近的工商业与制造业的日趋发达。平静的河面点缀着疾驰的风帆,给荷兰水上自然的秀美增添了诱人的色彩。观者从画上得到的印象是:阳光被追袭的乌云所遮住,水面充满着凉意。观者似乎能听到水波拍打行进中的船舷的声音。偏冷的银绿色调子是创造这种感觉的基础,画面的情绪略微有点沸腾。



《农场》(1645)



几间低矮的农舍和干草堆和被风摇动的橡树构成了画面的主体,宽阔的车辙引导着观众的视线投向一组在泥路边休息的农民。画家甚至将搭建农舍的材料一一表现了出来。这是画家在哈勒姆游历时的作品。霍延很早就对农村题材感兴趣,而这种兴趣伴随了他的一生。



《平地》(1645)



在十七世纪的荷兰,画家一般只画某一种题材的作品譬如说肖像画家只画人物肖像,静物画家也只画静物,同样风景画家也是只画风景,如果风景画家希望自己的画里出现一些人物或动物那末他就需要请专门画动物的画家为他画上动物。很少有画家在自己的画里画出自己并不专长的东西,这就给画家们相互交流创造了条件,一般情况当风景画家画完一副作品时,要将需要画人物的地方空出来,送到画家公会请专门的画家画人物,按照人物的繁简付费,然后这幅画才算完成。而霍延风景画中的人物,很多是他的学生杨.斯丁的手笔,并迎娶了老师的宝贝女儿。



《哈勒姆》(1646)



与雷斯达尔一样霍延也把天空画的面积很大,这幅作品的天空几乎占了整个画面的四分之三。画面中浓云密布, 空气和泥土中的湿度很大,这是哈勒姆地区的特征。画面中的色调是以微妙过度的棕色和赭黄以及蓝绿为主,色调概括和提炼了荷兰风景的色彩特征,并包含了低地国家的地理特征。



《海滩风景》(1646)



霍延画了很多副表现斯沃宁根的画面,斯沃宁根是位于荷兰北部海湾地区的一个小渔村。他画的海滩具有自然主义的色彩,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他画的云朵极具真实感云背面投过来的光线,使云层有一种咄咄逼人的效果。霍延的作品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他有惊人的形象记忆能力,能在画室里仅凭记忆和想象作画。



《航海》(1648)



霍延是捕捉空气中的水分和雾霾的风景画大师,他喜欢表现终日在海上驾着小船捕鱼的渔民、广阔天空里的各种气候条件下的云彩,它使用非常简单但明度却有变化无穷的色彩来描画风景,地面通常是褐黄之间的变化色,天空一般是各种灰和兰在黑与白之间的变化色。用这些颜色再加上“黑”,他几乎可以画出从陆地到海洋的所有风景。今天我们知道在光学理论中严格意义上的“黑”是不存在的,我们甚至是反对用黑来调色的,但在当时黑却是绘画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莱顿风景》(1649)



画面中是莱顿的地标建筑尼梅根教堂,画家在河对岸远远望去黄昏中的教堂仿佛敲起了钟声。城外的人急着乘渡船会莱顿,而整个天空正在孕育着风雨。画面几乎用了很少几种颜色,画家用丰富的明度对比层层将画面推到深远的空间。

  


《马斯河的风景》(1650)



这是霍延非常精美的一幅的充满光感的作品,它也包涵着时代赋予这条河流的新的神韵。17世纪的水运以帆船为主。高高的桅杆与飘逸的风帆在宽阔的河上星罗棋布。右边中景处有一条前进着的帆船。画面的地平线很低,因而画出了大部分天空。翻滚的乌云似乎也随风势在行进。画家把握住这个时节的河上色彩,画面中天水交映的视觉效果非常迷人。



霍延的晚期作品(1650-1656)


霍延的风景画大概在1650年他的晚年时,更趋成熟了。这时他对祖国的河流风光观察得更仔细,胸中存留着更多的美妙瞬间。作品的产量也较高。



《雷雨之前》(1654)



在这幅晚期作品中,霍延对表现气候发生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通过云彩表现空气的风向和气候的变化。在这幅画中云层正在聚集,瞬息万变,正在酝酿着风暴。左手边涌过来的乌黑的云头预示着一场惊心动魄场面就要发生。而画家却将风暴来临前的港湾描绘的是那样的平静和安详。两种截然不同的因素的对比,使得画面更增加了悬念。如果我们一边看这霍延的风景画,一边听着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的第二乐章,这无疑是最奢侈的精神享受了。



《海雾》(1656)



在这幅作品中画家把几乎三分之一的画布留给了天空,海面上空的云彩轻轻地向远处飘去,留下了白蒙蒙的海雾笼罩着水面。画家在画面的近景描绘了一组用渔网打鱼的渔民形象,中景是两艘并排的商船,在霍延对气象的研究中,肯定知道有雾的天气一定没有风,所以两条大船的风帆并没有被风吹动的感觉,远景是荷兰的标志性的风车,在雾中依稀可见,这是霍延的最后一幅作品。

霍延是一个不知疲倦的风景画家,他留有800幅以上的传世作品,和超过一打儿的用碳土棒画满画搞的写生簿,很多画面是他游历北荷兰和德国时的写生,这些写生稿后来被用于在画室里的创作。他迅速的画法使他成为了荷兰画家中多产的艺术家,近1200幅画作让他成为了不朽的荷兰画家。


上一篇: 弥尔顿10英镑出卖《失乐园》版权

下一篇: 葡萄牙探险家麦哲伦在菲律宾被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