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大典成书
《永乐大典》是中国最大的一部类书,编撰于明永乐年间,全书22,937卷,11,095册,约3.7亿字。《永乐大典》屡遭浩劫,正本不知去向,副本今存不到800卷,约为原书的4%。《大英百科全书》称之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
修书过程
明太祖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即欲修纂类书,商议“编辑经史百家之言为《类要》”,但未修成。明成祖即位后,为整理知识,令解缙等人修书。编撰宗旨:“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毋厌浩繁!”过程召集147人,首次成书于永乐二年(1404年),初名《文献集成》;明成祖过目后认为“所纂尚多未备”,不甚满意。永乐三年(1405年)再命太子少傅姚广孝、解缙、礼部尚书郑赐监修以及刘季篪等人重修,动用朝野上下共2,169人编写。组织设监修、总裁、副总裁、都总裁等职,负责各方面工作。蒋用文、赵同友各为正副总裁,陈济为都总裁,参用南京文渊阁的全部藏书,永乐五年(1407年)定稿进呈,明成祖看了十分满意,亲自为序,并命名为《永乐大典》,清抄至永乐六年(1408年)冬天才正式成书。据《进永乐大典表》称,全书缮写成22,877卷,目录60卷,成书11,095册。
《永乐大典》修书过程中,对收录书籍未做任何修改,采用兼收并取方式,保持书籍原始内容。但据专家表示,《永乐大典》有不少错漏,并非如人所誉“不曾擅减片语”,谢保成即指出《永乐大典》卷一九六三七“目”字韵下“医目”条引《唐语林》,原文出自《因话录》卷六《羽部》,《永乐大典》随意删改此文的情况非常严重,连“善医者沈师象”也讹作“喜医者沉大师象”。
永乐年间修订的《永乐大典》原书只有一部,现今存世的皆为嘉靖年间的抄本。明世宗十分喜欢《永乐大典》,经常随身携带,翻阅查找验方。嘉靖四十一年八月下令抄写了一部。隆庆初告成,原本归还南京。其正本贮文渊阁,副本别贮皇史宬。这套书到乾隆年间存有8,000册,。对于原书的去向一直是一个不解之谜,历史学界有多种猜测。顾炎武《日知录》断定大典“全部皆佚”。另一个猜测是,原书已给嘉靖皇帝殉葬。嘉靖驾崩后没有马上入葬而是等了很久,当时抄本正在进行中,张忱石《〈永乐大典〉正本之谜》:“归纳起来,正本下落大体上存在五种说法。首先,毁于清乾清宫大火……其次,毁于明亡之际……第三,毁于明万历宫中火灾说……第四,藏皇史宬夹墙说……第五,殉葬说。……由于明世宗对《永乐大典》‘殊宝爱之’,笔者认为极有可能正本为其殉葬于永陵……”
《永乐大典》在明代即有佚失。乾隆三十八年(1772年),修《四库全书》﹐发现《永乐大典》已遗失缺失2,422卷,约千余册。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大量佚书,其中有385种收入《四库全书》,以为“菁华已载,糟粕可捐,原(书)可置不复道”了。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侵占北京,翰林院遭劫掠,丢失大量《大典》。光绪元年(1875年)修缮翰林院建筑时,清查《大典》不足5,000册,《永乐大典》之所以迅速流失,主要是职员监守自盗,据说文廷式一人即曾盗走百余册《永乐大典》。光绪二十年(1894年)六月翁同和入翰林院清查时仅剩800册,现今尚存约400册,810卷,不到原书的4%:34。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翰林院被义和团的拳民焚毁,《永乐大典》损坏三百余册。光绪二十七年(1901)六月十一日,英使馆交回《大典》330册。。不久又遭到监守者瓜分1912年翰林院所藏《大典》移交京师图书馆时,仅剩64册。
现今中国国家图书馆珍藏161册,另外美国国会图书馆还藏有40册,英国各地包括英国图书馆、英国牛津大学图书馆、英国伦敦大学东方语言学校、英国剑桥大学等存有51册,德国汉堡大学图书馆、德国科隆大学图书馆、德国柏林人种博物馆等存有5册,日本国会图书馆、日本东洋文库、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日本京都大学附属图书馆、日本三理图书馆、日本静培堂文库、日本斯道文训、日本大阪府立图书馆、日本武田长兵卫、日本石黑传六、日本小川广己和韩国旧京李王职文库亦有搜集,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则存有62册。
赏析
明成祖编纂《永乐大典》,代表“盛世修书”的传统,如宋代修《太平御览》、《太平广记》、《册府元龟》、《文苑英华》,清代乾隆时修《四库全书》,是为一个时代“文治”之象征。《永乐大典》收录中国明代之前的图书文献近八千种,内容包括十三经、史书、子书、集部、释藏、道经、农艺、戏剧、工技等各类典籍文章,采掇蒐罗,浩繁渊博。全书以《洪武正韵》为纲,“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按韵列单字,先注明每一字的音义,次录各韵字的反切与解说,再行记录楷篆隶各书写体,汇辑与此字有关的各种资料,乃至于抄录整本书、整篇内容,全文录入。书名和作者名称,用红字写出。明世宗命人照永乐原本摹写两部,正本存放文渊阁,副本存于皇史宬。正本于明亡之时全毁。
《永乐大典》的功能多用于辑佚与校勘。嘉靖年间张四维从《大典》辑出《名公书判清明集》十七卷,是最早的辑佚之作。乾隆元年全祖望住李绂家中,通过李绂借阅《大典》,辑出王安石《周官新义》60卷、高氏《春秋义宗》150卷等。清代修《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中辑出512种书,均见于《四库全书总目》,包括已失佚的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薛居正《旧五代史》、林宝《元和姓纂》、胡瑷《洪范口义》、赵善湘《洪范统一》、《两朝纲目备要》(佚名)、周巽《性情集》、钱宰《临安集》、路振《九国志》、《东南纪闻》(佚名)等巨篇,皆由邵晋涵自《永乐大典》辑出。嘉庆中叶修《全唐文》,从中辑出大量唐文,学者徐松又辑出《宋会要》500卷、《宋中兴礼书》300卷、《中兴礼书续编》80卷;至清代戴震在四库馆发现《永乐大典》几乎保存了完整的《水经注》(卷11127至卷11141),郦道元《水经注序》原已失佚,也由《永乐大典》保存。其他的辑文还有《析津志》等。张忱石整理点校《永乐大典方志辑佚》,是唯一比较完整保存在残本《大典》中的宋代方志。
年表
正统十四年(1449年)南京文渊阁大火,《大典》所据原稿付之一炬。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四月,宫中失火,奉天门及三大殿均被焚毁,收藏在南京文渊阁的《永乐大典》正本差点毁于大火。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明世宗令人抄写一本副本,召选书写、绘画生员109人,正式抄绘,耗时六年。隆庆元年(1567年)四月峻工。
明末清初:正本下落不明,疑毁于此时的战火。
雍正年间:副本收藏在翰林院。
乾隆三十八年(1772年):修《四库全书》,发现《永乐大典》缺失2422卷,有千余册不知所终。
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四库全书纂修官黄寿龄私自将《永乐大典》六册,带回家中,途中失窃。乾隆帝指责说:“《永乐大典》,为世间未有之书!本不应该听纂修等携带外出!”下令严查,全城戒严。不久六册书在御河桥边被发现,失而复得。
嘉庆十三年(1808年)纂修《全唐文》,大臣奉旨入阁参考《永乐大典》。
道光年间纂修《大清一统志》,多参考《永乐大典》。
光绪元年(1875年):不足五千册。
光绪二十年(1894年):翁同和入翰林院查点,仅存八百余册。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义和团围攻东交民巷外国使馆,6月23日,位于英国使馆北邻的翰林院遭纵火,《永乐大典》几乎全部遭到焚毁,所余无几。翰林院内仅存六十四册被陆润庠运回府中。(有说永乐大典为八国联军烧毁,但此时八国联军刚刚登陆大沽,尚未进入北京)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六月十一日英使馆交回三百三十册大典。
1912年,中华民国政府成立,国务院批准将翰林院所存《大典》残本送归教育部,60册置于京师图书馆,4册置于教育部图书室展览。
1920年,叶恭绰赴欧洲考察实业,在伦敦一间小古董铺里意外发现并购回《大典》卷一三九九一残本。
1934年,馆藏《大典》达93册。
1951年:苏联列宁格勒大学将11册《永乐大典》归还中国。上海商务印书馆董事会将原藏商务印书馆所属东方图书馆的二十一册捐献出来。顾子刚捐赠三册,系北洋军阀徐世昌所有,周叔弢、赵元方、张季芗、郑广权、王富晋、陈李蔼如、赵玉林等先后各捐一册。
1954年:苏联国立列宁图书馆赠还原藏日本满铁图书馆的《永乐大典》52册。
1955年:德国莱比锡大学图书馆赠还中国3册。苏联科学院通过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移赠1册。
1959年:收集《永乐大典》原本两百一十五册,加上副本、微缩胶片等,共七百三十卷,约占全书总卷数的3%。
1965年,赵万里捐出所藏2册《永乐大典》。
1983年:中国国家图书馆从山东入藏1册。
馆藏概况
目前完整册数有378册,计中国大陆收藏164册(43.4%),台湾72册(19%),日本49册(13%),美国46册(12.2%),英国36册(9.5%),德国6册(1.6%),越南4册(1.1%),韩国1册(0.3%)。
藏处 | 册数 | 入藏时间 | 来源 | 去向 | 备注 |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161册 | ||||
上海图书馆 | 1册 | ||||
南京图书馆 | 1页 | ||||
四川大学图书馆 | 1册 | 1922年 | 1900年庚子之役被掠夺到英国。1922年一位英国友人把它赠送给华西协合大学博物馆(川大博物馆的前身) | 现藏 | 该册上写“永乐大典卷之一万九千七百九十一页”等字,现存有“服”一卷,“后妃服”一卷,“元服”一卷, “朝服”一卷,“公服”一卷。 |
中华民国国立故宫博物院 | 62册 | 1965年 | 民国26年(西元1937年),因应局势巨变,原接收翰林院所藏《永乐大典》之北平图书馆在上海拣选善本古籍,装箱运往美国国会图书馆寄存,其中即包括62册《永乐大典》。民国54年(西元1965年),经中央图书馆向美方交涉运回寄存,从此归由故宫博物院典藏。 | 现藏,全文影像亦已数位化 | |
中华民国国家图书馆 | 8册 | 中华民国南京时期购入 | |||
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 2册 | 现藏傅斯年图书馆 | |||
日本国会图书馆 | 国会图书馆藏残本三卷。今存卷目如次:卷2279;卷2280;卷2281。 | ||||
日本东洋文库 | 34册 | ||||
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 | 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藏二卷,共四十二叶。今存卷目如次:卷665(雄·南州府二·山川);卷666(雄·南州府三·人物)。 | ||||
日本京都大学附属图书馆 | 京都大学附属图书馆藏五卷,共九十九叶。今存卷目如次:卷910(尸·总叙);卷911(尸·洞玄灵宝灭度五炼生尸经、太帝制鬼伏尸法;卷912(尸·二尸中经·治三尸法);卷12929(宋·高宗百七十一·中兴圣政草);卷19929(宋·高宗百七十二·西垂笔略)。 | ||||
日本天理图书馆 | 3册 | ||||
日本静嘉堂文库 | 9册 | ||||
日本庆应大学斯道文库 | 庆应大学斯道文库藏零叶,共一叶:卷8094,系第十一叶前半叶 | ||||
日本大阪府立图书馆 | 1册 | 大阪府立图书馆藏二卷,共三十六叶。今存卷目如次:卷8647(衡·衡州府九);卷8648(衡·衡州府十) | |||
日本神户黑川古文化研究所 | 1册 | 黑川古文化研究所藏二卷。今存卷目如次:卷8569;卷8570 | |||
日本武田长兵卫氏 | 清末民初,董康在北京书肆购得,到日本京都时送给内藤湖南的 | 武田科学财团杏雨书屋 | 武田科学财团杏雨书屋藏二卷,共四十三叶。今存卷目如次:卷2608(台·御史台三·元宪台通纪);卷2609(台·御史台四·元宪台通纪续集) | ||
日本石黑传六氏 | 1册 | 石黑传六氏二卷,共三十六叶。今存卷目如次:卷9765(岩·岩名三);卷9766(岩·岩名四) | |||
日本小川广己氏 | 小川广己氏藏二卷,共四十五叶。今存卷目如次:卷2336(奴·匈奴四·东汉书·晋书·南齐书);卷2337(奴·匈奴五·通鉴纪事本末) | ||||
英国大英博物馆 | 10册 | ||||
英国牛津大学图书馆 | 12册 | ||||
英国伦敦大学东方语言学校 | 3册 | ||||
英国剑桥大学 | 2册 | ||||
英国马登氏 | 9册 | ||||
德国汉堡大学图书馆 | 2册 | ||||
德国科隆基莫图书馆 | |||||
德国柏林人种博物馆 | 4册 | ||||
美国国会图书馆 | 40册 | ||||
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 | |||||
美国康奈尔大学 | 5册 | ||||
美国波士顿图书馆 | |||||
美国亨廷顿图书馆 | 1册 | 1968年 | 传教士于庚子拳乱时携回美国 | 现藏 | 1968年由传教士后裔捐赠予该馆 |
越南河内法国远东学院 | 4册 | ||||
韩国汉城旧京李王职文库 | 1册 |
上一篇: 法国预言家诺斯特拉达姆士出生
下一篇: 英国国王乔治六世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