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科技产业开始在中关村创业
如今的中关村证明“电脑挤了豆腐脑”还是挤对了
1980年10月,中国高科技产业开始在中关村艰难创业。
如今传媒把中关村称为“中国硅谷”,那里有著名的学府,科研院所云集,人才相对集中,还有闻名全国的电子企业和电子贸易。然而,在中关村创办之初,中关村的名声不那么好,被人称为“倒爷一条街”、“骗子一条街”。当时在中关村“电脑挤了豆腐脑”。
1980年,就在美国硅谷和128公路的技术扩散模式开始激荡全球时,北京中关材就开始感应到这种脉动。10月9日,以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陈春先为首的一批科技人员,组成“等离子学会先进技术发展服务部”,最早以一种准企业的方式尝试将科技成果直接转化为社会生产力。不久,这些“第一个吃螃蟹”的科技人员在被有关部门肯定的情况下于1983年成立了中关村第一个民办科技开发经济实体--北京华夏新技术研究所。从此以后,京海、科海等11家科技企业相继涌现。1984年9月11日《北京日报》发表《开创中国式硅谷的探索--海淀建设新型经济区的调查》一文将“硅谷”桂冠正式戴在中关村头上。中关村真正得以发展是在1988年5月之后,当时国家正式批准建立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这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尽管中关村大多数企业还是从事“搬箱子”的科技贸易生意,不过,还是有许多企业开始创造自己的品牌,将科技转化为产品,四通、联想、京海、信通、方正等集团公司便脱颖而出,四通打印机、联想汉卡和系列微机,北大华光后改北大方正排版系统、太极小型机系列等拳头产品扬威市场。
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的白热化,特别是洋品牌开始抢滩中国,在外商的“围剿”下,中关村开始经历严酷的市场洗礼,经历阵痛,许多企业没落了,另一些企业反而站得更高了。1993年8月,四通在香港公开上市,发行股票1500万股,筹资1.89亿港元;1994年2月,联想在香港上市,发行股票18225万股,筹资2.2亿港元;1995年12月,方正在香港上市,筹资3.2亿港元。这几个企业现在都成了中国电子100强的前10名企业,其中联想与方正更是中国高新企业冲刺世界经济五百强的最佳候选。
如今看来中关村不仅贡献了联想、方正、四通等闻名全国的高新企业和高新科技企业家(王选、柳传志等),而且还培养出了像求伯君、王志东、王永民等国内软件业的灵魂人物……不过,来自中科院数学所的研究员周龙骧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不约而同地认为中关村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硅谷”,原因就在于我们高技术创新发源地的目标还很遥远。
新浪网首席执行官王志东是从中关村里走出来的
上一篇: 河西走廊出土两万多枚汉简
下一篇: 格瓦拉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