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攻占吉隆坡
马来亚战役是于1941年12月8日至1942年1月31日期间,同盟国与大日本帝国在英属马来亚上的战事。在这场战役因为日本的士兵拥有曾在中国作战的丰富战斗经验、加上对丛林战有相当完善的准备以及机动作战,比较起来英联邦军队的士兵则训练不足、和指挥官指挥不力但是装备并没有明显差异,且兵力远大于日军,战役中山下奉文以难以置信的速度攻破英军防线,使得英军只能一退再退最终撤退到新加坡,战役最后以日军的胜利告终,以少许代价占领了整个马来半岛以及新加坡,远比大本营预计占领时间还要短上许多,而英国总理温斯顿·丘吉尔则称新加坡的陷落为“英国史上最大的灾难”,而日本也称此次战役为日本版的闪击战。
背景
两次大战其间,大英帝国在远东地区的军事策略,因不被重视及缺乏资金支持而日渐败坏。英国政府原定的计划是在新加坡海军基地,停泊强大舰队。万一任何战争爆发时,可保卫英国的远东领土以及通往澳洲的航线。但事实上,当马来半岛及新加坡受到威胁时,原定可以及时出现的皇家海军舰队却一直没有出现。直至1939年战争在欧洲爆发,仍然没有迹象显示舰队会前来部署。
日本第25军司令官山下奉文中将
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中东及苏联地区更受英国重视,在人力和物资上都获优先分配。马来人所希望拥有300至500架战机实力的空军部队,但未曾实现。而驻守在马来半岛上的英军,在面对配备超过200台坦克的入侵日军时,却发现守军连一台坦克也没有,而遭到日军痛击并溃败。
英军曾制定计划先发制人地入侵暹逻(今泰国)南部),抢先破坏日军的着陆点,并命名为斗牛士行动,但此行动最终并没有被执行。
日本进军
主条目:日军进攻马来半岛
日本的目标是要攻占整个东南亚,取得当地的天然资源,用以应付自身的战争需要,而马来半岛是块富产资源的土地(盛产锡、橡胶)。
日军负责占领马来半岛为陆军中将山下奉文,他选择采用参谋辻政信的建言在雨季中进行攻击行动,因为辻政信认为西方英国人那些士兵不愿意在下雨、夜晚作战,大日本帝国陆军军部原本凝派给山下奉文4个师进行侵攻任务,但是山下奉文却只要2个师团(约5万余人)就足够了,因为他认为马来半岛的丛林地形会使得后勤补给非常不易,军队人数太多会对后勤补给造成极大负担。
马来亚战役开始于日本第25军在1941年12月8日进攻马来半岛,日军首先在马来半岛北端泰国领地北大年府及宋卡港登陆,并且击退驻守该地的泰国宪兵,目标是向西南越过马来—暹罗边境进攻马来半岛西部地区,同年12月11日亦有一支日军在马来半岛北部的哥打峇鲁登陆,这与日军在泰国的北大年府及宋卡港所实施的登陆行动相配合。
经过当日早上与暹罗军队交火8小时后,日本人已向暹罗政府借用暹罗的军事基地支援进攻马来半岛。
早上4时正,17架日本帝国海军轰炸机空袭新加坡,约61人死亡及有超过700人受伤,这是首次针对新加坡的空袭行动,虽然空袭警报已经向起,但街上仍然灯火通明,而云层亦阻碍盟军高射炮寻找日军轰炸机,没有任何一架日军飞机被击落,它们全部安全返回在西贡的航空队基地。
1941年2月8日,停泊在新加坡的皇家空军第62中队的布伦亨轰炸机,它们正准备起飞往吉打亚罗士打的空军基地驻防,中队长佰翠·汉南从1941年6月驻防亚罗士打,后因向日本透露英军的情报于1942年2月被处决。
山下奉文进攻马来半岛时只有2个师团(约5万余人)但却带了高达1万2千余辆的脚踏车,为此日军的士兵负重能力大幅提高,每个日军士兵能带10公斤干粮及6公斤白米,再加上军需枪支等装备,每个日军士兵总负重为34公斤,为当时只能靠步行移动的英军士兵,其总负重16公斤的两倍以上,这些物品大部分都被日军士兵放到脚踏车上载运,骑在脚踏车上的日军士兵也能在丛林小径上快速移动,进行脚踏车闪击战。
日军首先遭到印度第3军及数个英军旅的抵抗,日军很快就清除了印度军在海岸线的抵抗之后更集中力量包围及迫使印度军投降。
日军利用快报废老旧轻型坦克快速地突破了驻守在丛林里面的英军伞兵坑防线,因为在马来半岛上英军连一台坦克都没有,坦克被英军参谋认为不适合在丛林地形作战,故英军在马来半岛上没有配置坦克,山下奉文并且使用蝎子的钳击战术,先派一部队正面攻击英军,再派另一部队潜入丛林绕到英军背后夹击,由于马来半岛上的英军从未碰过这种战术,他们不是被日军击杀、被俘、或是奔逃到丛林深处,英军虽然往后持续撤退但仍然使用炸药炸毁马来半岛上的桥梁,试图延缓日军进攻速度,但是日军却利用人力搭桥,让士兵一个一个下水并把木头放在士兵肩膀上作出一座简易浮桥,让其余日军能够快速通过。
日军在马来半岛北部地面占有很大优势,因为他们有强大的空中支援,加上在装甲部队、互相合作、战术及经验均比盟军优胜,尤其是日军在日中战争中获得很多经验,英军方面则没有坦克,而日军则使用脚踏车及轻型坦克,这令他们能轻易穿越马来半岛上的热带雨林。
作为斗牛士行动的代替,一个名叫Krohcol行动于12月8日展开,但印度佣兵组成的军队很快便被已在暹罗北大年府登陆的日军第5师团击败。
白思华中将(Lt. Gen. Arthur Ernest Percival),为日军进攻英属马来亚时,英联邦在英属马来亚的最高指挥官
日军进攻哥打峇鲁准备登陆途中,英国皇家海军派来了Z舰队包括航空母舰不屈号、战列舰威尔士亲王号、却敌号、及4艘驱逐舰,该舰队在战争爆发前已到达该区并由海军上将汤马鄞·菲利浦斯指挥,目的是拦截准备登陆哥打峇鲁的日军,但是不幸地该舰队航空母舰不屈号在途中搁浅,不得不回航,由于日军拥有空中优势,导致英国皇家海军于1941年12月10日威尔士亲王号及却敌号被日本海军航空队轰炸机在彭亨、关丹外海击沉,这使得马来半岛的东海岸门户大开,英国皇家海军远东舰队经此役后更无力对抗日军的登陆行动。
空战
水牛式战斗机最初很成功的击落日军的九七式战斗机,但却远远落后于日军的零式舰上战斗机
盟军在马来半岛的空军战斗机中队所配备的水牛战斗机存在一些问题,包括:体型过大及装备不佳;零件供应不足;支援人员不足;飞机场面对空中攻击防守困难;缺乏清楚及协调一致的指挥结构;皇家空军及皇家澳大利亚空军中队及人员间的敌对主义及;没有经验的飞行员缺乏适当训练,他们在战事爆发的头一个星期付出惨重代价,导致一些飞行中队需要合并及撤退到荷属东印度。
剩下的攻击战机都是过时的种类 — 布伦亨式、洛克希德赫德逊式轻型轰炸机及威格士式 鱼雷轰炸机 — 这些飞机大部份在地面及空中很快已被日军战斗机击落,不能发挥有效的作用,相反,一名布伦亨式飞行员,中队长阿瑟·史夫卡因12月9日的攻击获颁授维多利亚奖章。
而且,最近的调查显示出日本军事情报部门聘请了一名英国军官佰翠·汉南上校,这名与印度军接触的空军联络官为间谍,当他开始提供情报后,日军能在3天内摧毁所有在马来半岛北部的盟国空军基地,汉南于12月10日被拘留及被带到新加坡,但是日本人已获得制空权。
1月下旬,佰翠·汉南已被认为勇敢的战士及被以为已经阵亡,2月13日,新加坡战役开始5天后,他被宪兵带入市中心,再被带到海边及被处决,其尸体被抛入海中。
从马来半岛南下
马来亚战役示意图
12月11日,日军在坦克支援下从暹罗南下,在日得拉打败了英国及印度军队及快速从东北部的哥打峇鲁滩头向内陆推进,以瓦解北部的防守,由于没有真正的海军力量存在,英军不能阻止日本海军在马来半岛海岸的行动,虽然这些行动对入侵部队帮助不大,由于没有剩下任何盟军飞机,日本取得了制空权,不断从空中攻击地面上的英联邦军队及平民。
马来半岛的岛屿槟榔屿从12月8日起每天都遭到日军轰炸,英军在12月17日弃守,武器、船只、物资及一个仍可运作的电台落入日本的手中。欧洲人从槟城逃离,本地居民则被遗弃在日本人手里,这给英国造成了难堪的局面,英国人与本地居民的关系也从此疏离。历史学者称:“英国对东南亚的殖民统治在道德上的丧失,并不始于新加坡,而是始于槟城。”
12月23日,由大卫·梅菲-里昂指挥的印度第11步兵师被命令阻击日军,但效用不大,到1月的第1个星期结束时,整个马来半岛北部已完全落入日本人手中,同时,暹罗又与日本帝国签订友好条约,以建立松散的军事同盟,暹逻被容许恢复对马来半岛北部的玻璃市、吉打、吉兰丹及登嘉楼四个传统马来藩属行使宗主权,因此统一其占领的区域,而日军很快到达下一个目标,吉隆坡市,日本人于1942年1月11日没有遇到抵抗下进入及占领该城,不足200英哩外的新加坡岛即将面对日军的入侵。
在仕林河战役的灾难后,印度第11步兵师奉命在吉隆坡阻击日军数天,在仕林河战役中,2个印度步兵旅实际上被消灭,而另一个印度步兵旅亦在麻坡被消灭。
防守柔佛海峡
皇家陆军工兵在吉隆坡正准备引爆桥梁
澳大利亚军的反坦克炮在麻坡正攻击日军坦克
在马来西亚的国家历史博物馆正展出日本士兵的军服及其使用的脚踏车
1月14日,日军已经到达马来半岛南部州属柔佛州,他们在这里遇到由亨利·哥顿·本尼特指挥的澳大利亚第8师,日军在这里遇到在战术上的首次挫折,因为澳大利亚军在金马士市一带建立了坚强防线,战役围绕金马士桥进行,日军在此地付出了死伤600人的代价,但大桥却在战斗中被毁,日军需花了6个小时的时间修复桥梁。
当日军在金马士西面攻击澳大利亚军的侧翼时,一场在这次战事中最血腥的战役于1月15日在半岛西海岸的麻坡河一带爆发,本尼特派出已被削弱的印度第45旅(只有不半兵员已受训练)去防卫麻坡河南岸,但被从海上登陆的日军攻击其侧翼,整个旅被澈底击溃,其旅长及属下3个团的团长全部阵亡。
在澳大利亚中校查理士·安达臣的领导下,撤退的印度军队在澳大利亚军的支援下组成麻坡军,孤注一掷的进行了4天的战斗,令其它英联邦的残余部队可以从马来半岛北部撤退以避免被包围,当麻坡军到达了在巴里梳龙的桥梁及发现桥梁已被日军占领时,安达臣在死伤数字不断上升下,命令所有人冲过去,一些人逃入附近的丛林、沼泽地及橡胶林地以寻找其步兵团在永平的司令部,135名受伤的士兵则落入日军的围剿,除了两名士兵以外其他伤兵都阵亡。
1月20日,虽然面对皇家空军威格士式轰炸机的轰炸,日军在兴楼再作进一步登陆成功,英联邦军队的在柔佛最后防线的峇株巴辖-居銮-丰盛港一带全线面对日军的进攻,不幸地,帕西瓦尔拒绝在新加坡北面的柔佛建立固定防御。
1月27日,帕西瓦尔接到美国-英国-荷兰-澳大利亚联合司令部司令阿奇博尔德·珀西瓦尔·韦维尔的批准,命令部队越过柔佛海峡撤退到新加坡岛。
撤退到新加坡
新柔长堤当时的相片,可见到经盟军引爆后,一条空隙在中间被清楚看到
1月31日,最后一批盟军军队离开马来半岛,英军工兵在连接柔佛及新加坡之间的新柔长堤炸开一个阔70呎(20米)的大洞(少数落后队伍的士兵在之后数天仍通过此长堤)。
新加坡为英国在东南亚的政治经济中心,日军必须要拿下新加坡才可以彻底把英国赶出东南亚。
1942年2月1日新加坡攻防战开始后,山下奉文采用声东击西战术先派一部队新加坡岛东北部假装进攻,成功吸引了驻守在该岛上英军的注意力,然后在新加坡岛西北部的日军趁机用充气橡皮艇横渡柔佛海峡,并在裕廊登陆攻进新加坡岛。
1942年2月15日(时值农历新年),英国白思华中将(Lt. Gen. Arthur Ernest Percival)向大日本帝国陆军的山下奉文中将无条件投降。新加坡岛上总数约12万余人的英军顿时成为俘虏,负责进攻的3万人日军却只有9千6百余人战死或失踪,日军以大约8个星期的时间成功占领了马来半岛跟新加坡,负责指挥日军的陆军中将山下奉文还因此出色战绩被昵称为“马来之虎”。
马来亚战役以英联邦军队被彻底击败作为结束,至此英联邦军队完全撤出英属马来亚无力与大日本帝国军队相抗衡。
上一篇: 中国代表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参加审判战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