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

1905年9月2日,袁世凯、张之洞奏请立停科举,以便推广学堂,咸趋实学。清廷诏准自1906年开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并令学务大臣迅速颁发各种教科书,责成各督抚实力通筹,严饬府厅州县赶紧于乡城各处遍设蒙小学堂。

科举制度是隋以后各封建王朝设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由于分科取士而得名。汉代已有考试取士之法,但系临时措施,并未形成定制。隋文帝废除为世族垄断的“九品中正制,于开皇七年(公元587年)设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炀帝时始置进士科。唐代于进士科外,复置秀才、明法、明书、明算诸科,又有一史、三史、开元礼、童子、道举等科。武则天亲行殿试,并增设武举。其由皇帝特诏举行者称制科。诸科之中,惟进士科为常设,最为重要。宋以后各朝科举制仅有进士科。唐宋进士科主要考试诗赋。宋神宗熙宁时,玉安石改用经义。元、明、清均用具法。明清两朝的经义以《四书》、《五经》的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须依朱熹《四书集注》等书。

19世纪80年代后,随着西学的传播和洋务运动的发展,科举制度发生改变。1888年,清政府准设算学科取士,首次将自然科学纳入考试内容。1898年,加设经济特科,荐举经时济变之才。同时,应康有为等建议,废八股改试策论,以时务策命题,严禁凭楷法优劣定高下。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下令所有考试悉照旧制。

1901年9月清廷实行“新政”后,各地封疆大吏纷纷上奏,重提改革科举,恢复经济特科,1902年8月15日颁布,清廷颁布《奏定学堂章程》,此时,科举考试已改八股为策论,但尚未废除。因科举为利禄所在,人们趋之若骛,新式学校难以发展,因此清廷诏准袁世凯、张之洞所奏,将育人、取才合于学校一途。至此,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最终被废除,科举取士与学校教育实现了彻底分离。

扩展阅读

1905年9月2日,袁世凯、张之洞奏请立停科举,以便推广学堂,咸趋实学。清廷诏准自1906年开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并令学务大臣迅速颁发各种教科书,责成各督抚实力通筹,严饬府厅州县赶紧于乡城各处遍设蒙小学堂。从此,在我国延续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正式废除。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朝。隋统一全国后,隋文帝为了适应封建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为了扩大封建统治阶级参与政权的要求,加强中央集权,于是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他令“诸州岁贡三人”参加考试,合格者可以做官。据史载,开皇三年(583年)正月,隋文帝曾下诏举“贤良”。应为开皇七年(587),又令京官五品以上,总管,刺史,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四月,诏令文武官员有职事者,可以“孝悌有闻”“德行敦厚”“结义可称”“操履清洁”“强毅正直”“执宪不饶”“学业优敏”“文才秀美”“才堪将略”“膂力骄壮”等10科举人。进士二科,并以“试策”取士,这标志着科举制正式诞生了。

中国的科举制度虽然起源于隋代,但我国历史上记载完备、有据可查的第一位状元却产生于唐朝。这是因为,虽然科举制度发轫于隋代,但由于历史湮没,隋朝的状元情况如今已无从查考,这一块几乎成了历史空白,人们便只能从唐朝的相关资料去“找”这个第一。

不过,这位“史上第一个状元”,却是隋朝官员出身。他叫孙伏伽,河北邢台人。他是隋朝末年涉足官场的,不过官儿不大,甚至很卑微,确切地说连官都不算,是个小吏。后来升了很多次,才成为京畿万年县(今西安)负责审理刑狱、督捕奸盗、查办赃赂的法曹。升了很多次才成为小小的法曹,可见他混得不怎么样。可他在隋朝却是考中过进士的,虽然当时的状元情况如今已无从查考,但有关进士的记载还是不缺的,《登科记考》及《唐摭言》就记得明明白白:“进士,隋大业中所置也。如侯君素、孙伏伽,皆隋之进士也明矣。”

后来他的东家隋朝不行了,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关于孙伏伽的个性,有关史料不见叙述,但从后来他不怕杀头也要“得罪”皇帝来看,估计也是个宁折不弯的主。按理说,这样的个性最容易成为烈士,宁折不弯嘛,宁死不屈嘛,舍得一条贱命,换个“忠义之士”的美名多好,但以他的身份,想为死去的东家“殉葬”都不够格,所以还是识时务者为俊杰,李渊称帝后,他也就识时务地降顺了大唐王朝。几年后的武德五年,之前一直默默无闻的孙伏伽开始“发飙”了,好事接二连三,一是多年努力没有白费,辛勤工作终于换来回报,成了皇帝大人李渊颇为器重的官员,二是在当年十二月举行的科举考试中,他从30名应试的举子中脱颖而出,考了个第一名,成为状元。

后来他又站了一次队,同样站对了——在李世民弑兄夺权的“玄武门之变”中,他站在了李世民一边,鞍前马后地奔走效劳,为李世民做了不少事情。有付出就有回报,何况对李世民这种重情义的人来说,你不想要回报估计都不行。所以他即位后,马上赐孙伏伽男爵爵位,食邑乐安,贞观元年又提升他为大理寺少卿,掌刑狱案件审理。记得他在隋代做法曹的时候,也有类似的职责,此番做大理寺少卿,算是干老本行,应该驾轻就熟。但这人的业务水平仿佛不咋地,至少不是很精,贞观五年,他就因此而栽了跟头——由于他审理的一个案子出现失误,被免职。

1904年7月4日清晨,在礼部会试中选拔出来的273名贡士,从中左门进入保和殿,历经点名、散卷、赞律、行礼等种种仪式礼节,准备参加名义上由皇帝主考的殿试。这次殿试的前三名为:状元刘春霖、榜眼朱汝珍、探花商衍鎏。刘春霖(1872—1944),字润琴,号石云。中国晚清直隶省河间府肃宁县人,晚清德宗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甲辰科状元,亦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所谓“第一人中最后人”。

刘春霖善书法,尤以小楷为著。小楷笔力清秀刚劲,深得世人推崇。时有“大楷学颜(颜真卿),小楷学刘(刘春霖)”之誉。出版有《大唐三藏圣教序》、《兰亭序》等小楷字帖多部;大字法帖亦有出版。刘春霖的名字已载入香港书谱出版社和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大型辞书《中国书法大辞典》。

中国最后一场科举考试结束于1905年(清朝光绪三十一年)。大概很多人可能会以为,这也是世界上最后一次科举考试了,事实却并非如此。据史料记载,世界上最后一届科举考试结束于1919年的越南阮朝(阮朝是越南历史上最后的朝代,1802年至1839年使用国号越南),比中国晚了11年。

据考证,自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的第一位科举状元孙伏伽(山东德州人)开始,到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止,在这1283年间,科考的榜数为745榜,共产生了592名状元,加上其他短命政权选考的状元以及各代的武状元,中国历史上总计可考的文武状元为777人。

上一篇: 著名诗人郭小川出生

下一篇: 恩图曼会战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