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莉莉”诞下今年全球首对大熊猫双胞胎

成都大熊猫基地2009年7月19日上午迎来了今年全球首对大熊猫双胞胎。大熊猫“莉莉”经过近两个小时的努力,顺利诞下雌性双胞胎。目前,双胞胎姐妹十分健康。

19日8时,大熊猫“莉莉”出现了产前征兆。10时,“莉莉”的羊水破了。经过产前阵痛,“莉莉”于11时40分成功诞下第一仔。当大熊猫专家们沉浸于新生命诞生的喜悦时,“莉莉”又带来了一份惊喜:仅仅过了8分钟,11时48分,“莉莉”又诞下了第二仔。大熊猫基地专家李明喜说:“雌性大熊猫产双胞胎,第一仔和第二仔仅隔8分钟,时间间隔之短,创下了成都大熊猫繁育史上的新记录。”经过专家的检查,两只幼仔均为雌性,体重分别为122克和100克,十分健康。

据李明喜介绍,大熊猫“莉莉”今年17岁,过去曾经产过多胎,但在她的生育史里,要么就是产下死胎,要么就是产下幼仔后未能育活。这次是“莉莉”第一次成功诞下一对健康的宝宝。

“莉莉”于今年3月19日与雄性大熊猫进行了自然交配。同时,考虑到“莉莉”的身体状况和生育史,基地大熊猫专家也适时地对她实施了人工授精以提高其受孕率,确保她能够成功地当上妈妈。

另外,近年来基地科研人员对“莉莉”的治疗和对其饲养的加强管理使她的体况不断好转。特别是今年,“莉莉”体重达到105公斤,身体状况达到历史最好水平。这也为她能够诞下健康的双胞胎幼仔打下了良好基础。

李明喜说:“考虑到‘莉莉’的育幼经验并不丰富,为了大熊猫宝宝的健康,我们取出了一只幼仔由育幼专家饲喂,每隔几小时将这只幼仔换到妈妈那里吃奶,另外一只则完全由育幼专家喂养。”

扩展阅读

宝兴县位于中国四川西北部,该地山峦重叠、溪泉甘美、树木参天,四季景色宜人。处于盆地向高原高山的过度地带。蕴藏着全中国近四分之一的动物物种,其中许多是珍禽异兽。1862-1874年,法国传教士阿尔芒·戴维在中国居住期间,得知四川宝兴一带动物种类很多,有一些是人们尚未知晓的珍稀物种,便从上海到达宝兴,担任穆坪东河邓池沟教堂的第四代神父。

1869年的春天,戴维在途中路过一户姓李的人家,突然,挂在墙上的一张黑白相间的奇特动物皮深深地吸引了戴维。主人告诉他:当地人叫这种动物是“白熊”、“花熊”或“竹熊”,它很温顺,一般不伤人。戴维异常激动,他估计这种动物“将是科学上一个有趣的新种”,这次发现将填补世界动物研究的一个空白。为了得到这种奇特的动物,戴维雇佣了20个当地猎人展开搜捕。3月23日,猎人们送来了第一只小“白熊”,遗憾的是他们为了便于携带,把它弄死了。

1869年5月4日,戴维捕到一只“竹熊”,他给“竹熊”取名“黑白熊”,那只憨态可掬的“黑白熊”毛茸茸、黑白相间的外貌,以及又圆又大的脑袋和滑稽可笑的动作倍受戴维的喜爱。经过一段时间的悉心喂养,戴维决定将这只可爱的“黑白熊”带回法国。这只可爱的“黑白熊”经不起长途山路的颠簸和气候的不断变化,还没运到成都就奄奄一息了,戴维只好非常惋惜地将这只“黑白熊”的皮做成标本,送到法国巴黎的国家博物馆展出。世界上第一只大熊猫模式标本竟然就这样产生了。

法国巴黎国家博物馆将这张兽皮展出,经博物馆主任米勒·爱德华兹充分研究后认为:它既不是熊,也不是猫,而是与中国西藏发现的小猫熊相似的另一种较大的猫熊,便正式给它定名为“大猫熊”。

1939年,重庆平明动物园举办了一次动物标本展览,其中“猫熊”标本最吸引观众注意。它的标牌采用了流行的国际书写格式,分别注明中文和拉丁文。但由于当时中文的习惯读法是从右往左读,所以参观者一律把“猫熊”读成“熊猫”,久而久之,人们就约定俗成地把“大猫熊”叫成了“大熊猫”。台湾有家报纸曾撰文给“熊猫”正名,但人民已经习惯,反而觉得“猫熊”不那么顺口了。从此,“大熊猫”这个现代名称就这样诞生了!戴维也就成了第一个向西方世界介绍中国宝兴大熊猫的外国人。

大熊猫(GiantPanda),属于食肉目、熊科、大熊猫亚科和大熊猫属唯一的哺乳动物,头躯长1.2-1.8米,尾长10-12厘米。体重80-120千克,最重可达180千克,体色为黑白两色,它有着圆圆的脸颊,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体,标志性的内八字的行走方式,也有解剖刀般锋利的爪子。是世界上最可爱的动物之一。

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形象大使,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据第三次全国大熊猫野外种群调查,全世界野生大熊猫不足1600只,属于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截止2011年10月,全国圈养大熊猫数量为333只。大熊猫最初是吃肉的,经过进化,99%的食物都是竹子了,但牙齿和消化道还保持原样,仍然划分为食肉目,发怒时危险性堪比其它熊种。野外大熊猫的寿命为18~20岁,圈养状态下可以超过30岁。

大熊猫的祖先是始熊猫(Ailuaractoslufengensis),大熊猫的标准中文名称其实叫“猫熊”,意即“像猫一样的熊”。这是一种由拟熊类演变而成的以食肉为主的最早的熊猫。始熊猫的主支则在中国的中部和南部继续演化,其中一种在距今约300万年的更新世初期出现,体形比熊猫小,从牙齿推断它已进化成为兼食竹类的杂食兽,卵生熊类,此后这一主支向亚热带扩展,分布广泛在华北、西北、华东、西南、华南以至越南和缅甸北部都发现了化石。在这一过程中,大熊猫适应了亚热带竹林生活,体型逐渐增大依赖竹子为生。在距今50-70万年的更新世中、晚期是大熊猫的鼎盛时期。生活中的大熊猫的臼齿发达,爪子除了五趾外还有一个“拇指”。这个“拇指”其实是一节腕骨特化形成,学名叫做“桡(náo

化石显示,大熊猫祖先出现在2-3百万年前的洪积纪早期。距今几十万年前是大熊猫的极盛时期,它属于剑齿象古生物群,大熊猫的栖息地曾覆盖了中国东部和南部的大部分地区,北达北京,南至缅甸南部和越南北部。化石通常在海拔500-700米的温带或亚热带森林发现。后来同期的动物相继灭绝,大熊猫却孑遗至今,并保持原有的古老特征。

中国人对熊猫的认识由来已久,早在文字产生初期就记载了熊猫的各种称谓。《书经》称貔,《毛诗》称白罴(pí),《峨眉山志》称貔貅,《兽经》称貉( háo),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称貘(mò),等等。

大熊猫长着食肉的牙齿和肠胃,却为什么独爱吃竹子,曾一度被粉丝们趣称为“百万年之谜”。实际上,大熊猫吃竹子的历史可能确实有200万年,它们和北极熊是同一个祖先,因气候变化而分别向南北迁徙,基因测序表明,它们在进化过程中他们丢失一个叫T1R1的基因,从此“立地成佛”改吃竹子。

上一篇: 中央军委晋升11位上将,胡锦涛颁布命令状

下一篇: 云南省孟连县“7·19”胶农事件发生